孫悟空的第一件兵器是什麼,比金箍棒還厲害嗎,那麼為什麼孫悟空後來都沒用過?

雨中飛鷺


每到暑假,電視上就會播放《西遊記》。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都十分喜愛這個會說話,會法術的猴子。我們一直看到孫悟空使用他的那個能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去降妖除魔。讀者朋友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孫悟空獲得如意金箍棒之前,他還用過一件武器。但是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卻沒有用過了。那麼它是什麼呢?下面讓小編我帶你們瞭解一下。

我們首先先來簡單回顧下,孫悟空的起源。孫悟空是從一塊吸取了天地精華的石頭蹦出來的。他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無父無母的小石猴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變成了後來的美猴王孫悟空。

有一天,孫悟空和其他一群猴子在遊玩的時候,突然找到了了一個優美的瀑布,但是沒有一個猴子敢進去看看。大家都說:這裡面這麼黑,萬一死在裡面怎麼辦啊。孫悟空當時,二話沒說,就像體操運動員一樣,轉體360度進去了山洞裡。

就這樣,孫悟空給那些猴子們找到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這個時候開始他的威望開始積累。但是孫悟空並不滿足,雖然山洞裡面有吃有喝,還有許多小猴子的陪伴。但是他覺得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自己什麼都不會,以後怎麼去帶領自己的猴子猴孫呢?他先去找了閻王,解決了自己的生死問題。然後坐著船,去遠方找老師學功夫。

以至於,他在海上漂了好久才找到菩提老祖的所在地。菩提老祖賜給了他孫悟空這個名字,看他很有慧根就收他為徒。但是這個時候,孫悟空發現菩提老祖只交給他一些簡單淺顯的功夫,並不是一些複雜的工程。如果換成別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自己大老遠來,什麼都沒學到光給他幹活了。但是孫悟空絲毫沒有怨言,只是埋頭苦幹。這些,都被他的老師菩提老祖看到眼裡。最終,孫悟空學到了一身的本領,要回花果山去找自己的猴子猴孫們。這個時候的孫悟空還是沒有武器的,他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拳腳的功夫,不需要武器。

但是,當孫悟空騰雲駕霧返回山洞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猴子猴孫們被搶地盤的混世魔王當成了奴隸去壓迫剝削他們。那些偷偷躲起來的猴子給他說,自己的兄弟朋友們被混世魔王抓起來了,然後把去混世魔王的所在地要和他決鬥。

混世魔王出來一看,說孫悟空的打扮就是一個四不像,也沒有兵器不想和他決鬥,省的被別人說自己欺負他。然後他和孫悟空就赤手空拳得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打鬥,一時間二人的武功不分上線下,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在一番激烈的打鬥後,混世魔王被孫悟空的拳腳打中了,他就使奸計,耍起了小心思。他偷偷拿起了自己的大刀。而孫悟空絲毫不感到害怕。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一把刀給打掉了。

然後,趁機就計謀打死了混世魔王。孫悟空第一次知道了有武器的好處,進可攻,退可守。他就把混世魔王的那一把刀留了下來。還讓自己的猴子猴孫們都用跟刀一樣的武器,在孫悟空之後的戰鬥中,他只使用過一次把大刀。因為他發現這把刀根本不適合自己,略微顯得有些笨拙。在幾隻老猴子的建議下,他才去東海龍宮找那隻如意金箍棒。這才有了之後的,在孫悟空耳朵裡放著的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而那把大刀,早就被孫悟空扔掉了。

其實,武器對於孫悟空來說只是一個輔助作用,他的武藝高強,發力強大,但是這都不是他最後成功的原因。他的堅韌不拔,不拋棄不放棄,正直,有感恩之心等這些內在的本質才是孫悟空真正強大的地方。無論是那把大刀,還是如意金箍棒都是不能比擬的。


徐小仙說歷史


金箍棒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原文)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孫悟空大鬧天宮、保唐僧、鬥妖魔都離不開如意金箍棒。

但金箍棒是從龍王那兒討來的,在這之前美猴王只用過一件兵器,即混世魔王的一口大刀。文中有關這件兵器的唯一一句話就是“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

可見這件兵器著實不怎麼樣。要知道,哪怕是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以及沙悟淨的降妖寶杖,吳先生都專門為此寫了一篇“釘耙會”,對此進行過濃墨重彩的描寫。並且,按照邏輯來講,倘若大刀真的比金箍棒還厲害,孫悟空就完全沒必要去海底討兵器了

果然,孫悟空得到了大刀後,下一篇就是為它的猴子猴孫置辦兵器,接著就說:“汝等弓弩熟諳,兵器精通,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由此可知,孫悟空對這件武器並不滿意,認為其過於笨重。這裡我就有些奇怪了,

你連一萬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都能拿起來嚯嚯地耍棍花兒,這麼一個無名小魔的大刀,你竟然覺得笨重?難不成這貨是民間高手,被你恰好“砍為兩段”了?

看來,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吳承恩先生,寫作的時候也難免會出現邏輯錯誤呢。


兮哉Cat


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就得從大禹治水說起,話說當年黃河之水氾濫,大禹受命治理水患,定海神針鐵就是大禹手中法器測量水深之用。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如致使夫人化作望夫石,最後誕下靈石生出悟空,悟空遇見定海神針鐵的時候寶中器靈識得主人血脈,變身如意金箍棒跟隨少主一路隨行。後有孫悟空大鬧蟠桃盛會,與七仙女生下七個葫蘆娃,葫蘆娃各傳的孫悟空一門本領,七兄弟為收服妖魔合體化作仙石,就此靈石一脈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