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圈地運動開始,農民將土地出租後轉而給承租人打工

建國後經過土改,我國農村地區實現了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城市的便捷生活而離開家鄉出門闖蕩,土地被留給了家中的中老年人。可是經營未實現規模化種植的傳統粗放農業模式很難致富,於是有較強勞動能力的中年人也紛紛離開家鄉出門打工,土地或者撂荒或者交給年邁的老人們勉強打理。但是隨著老年人身體日漸衰弱,有些土地已經撂荒了。

農村新圈地運動開始,農民將土地出租後轉而給承租人打工

正所謂有土斯有財,土地是不可能長久被閒置的,很多有投資眼光的人盯上了這些撂荒的土地。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在各個村收購土地的使用權,準備做規模化農業,當然不是用來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而是種藍莓或者其他附加值較高的水果蔬菜。確切的來說他們是租地而不是買地,因為合同規定是每年支付租金,一畝地租金是幾百元。其實也不是你想出租就會有人租的,首先承租人收購的地塊必須能連起來,如果你的土地鄰居不願意出租那麼你也租不出去,畢竟將來被出租的土地是要圈起來管理的,裡面有一塊飛地似乎很那做到合理規劃利用。

農村新圈地運動開始,農民將土地出租後轉而給承租人打工

沒有實現機械化的農業讓農民吃盡了苦頭,比如秋天收花生和玉米這項工作就很累。一些山地的地塊很小,小的可能只有一個房間那麼大,太小的地塊分散無法使用機械,只能靠人力刨出來曬乾還要人工剝掉花生殼,期間還要祈禱不要遇到連陰雨。就算風調雨順,五畝地的花生也夠兩個老人忙活很久了,而產出呢:花生米的收購價是十元三斤,去掉種子化肥農藥和必要的機械開支,忙忙碌碌一年又能剩下多少淨利潤呢?所以將來撂荒將成為常態,人們更願意將土地出租賺取微薄的租金然後出門去打工或者給新來的土地承租人打工賺取不多的薪水。

農村新圈地運動開始,農民將土地出租後轉而給承租人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