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現在這些房子都成了老古董,你住過嗎?

如皋現在這些房子都成了老古董,你住過嗎?

住宅構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農村經濟落後,農民生活困苦,住房簡陋,除少數富裕戶居住瓦房外,大多為低矮破爛的泥牆草頂房。草房部分為三架樑四架砌,或為中間三架樑兩頭加披兒的“元寶屋”,稍好一點的是五架樑四面土牆的“千郎瓦”,屋面為“人”字頂,土牆、杉木桁條、柴望(柴草編成的望板)、竹棍橡子,上蓋小麥秸草或稻草;普通瓦房一般為土牆,杉木桁條和椽子,上蓋小青瓦。普通民宅建造不重視通風采光,不講究外形美觀,佈局零亂。普通民宅亦具有一定的區域特點。中西部地區瓦房稍多,一般每戶三間,東為房間,中間為堂屋,西側為灶房,灶臺居南邊,,北邊即為豬圈。南部圩田地區瓦房極少,多為蘆壁、蘆望(蘆革編成的望板)、稻草蓋頂,另在住房左右或後面蓋低矮牲畜圈舍和茅廁。東部地區住房略好於南部,佈局與南部相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民生活狀況好轉,逐步添建新房。20世紀60-70年代, 開始有部分農戶拆建和新建磚木結構平房,多為五架樑,極少七架樑。20世紀80年代,農村出現第一次建房高潮,大量農戶將草房翻建為瓦房,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戶開始將平房改建為樓房。住宅開始講究高大、通風、採光、乾燥、美觀。瓦房一般為平瓦房,大多分為五架樑,部分為七架樑,且多為中間房屋帶走廊的“鎖殼式”,地面鋪磚塊或水泥預製塊,牆壁粉刷石灰,少數用塗料。在房屋佈局方面,不同地區略有差異。中西部地區般為前“ 過道”,後“堂屋”,左右畜禽圈舍加茅廁圍成的“四合院”;東部和南部地區,一般正屋朝南(3-5間不等),左右加砌比正屋稍矮的廚房及附屬用房。這一階段建築材料主要以紅磚、青磚、望磚(薄磚作望板用)、平瓦、小瓦、木料及水泥預製件等為主。樓房一般為兩層,大多為三上三下的“鎖殼式”,極少有套房。至1990年,全縣農民建房面積2870.67萬平方米,其中樓房238.08萬平方米。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農村出現第二次建房高潮,主要是將已建的平房改建為樓房,部分將已建的樓房再行翻建。新建的樓房大多為帶衛生間的套房,部分農戶開始使用框架結構,樓房高度也出現三層甚至三層以上,且在追求外形個性化的同時,追求內裝修的檔次,建築材料除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大量使用鋁合金、塑鋼不鏽鋼甚至鈦合金等新型材料。至2010年,全市農村除豬羊舍、雞鴨舍等工棚外,極少有農戶居住平房。農村新建住房逐步減少,以改建、翻建為主。

發佈:阿南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