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钻火车底600多次,郑州这些人靠一铁锤,就能给火车“看诊”


“叮当,叮叮当当……”在郑州北车辆段上行到达运用车间列检作业场的股道中,一群身着黄色制服、手握小铁锤的人,穿梭在列车之间或列车下部,观察和敲打着火车运行部位的每一个零部件。他们便是被称为保卫列车健康“啄木鸟”的列检员。郑州北车辆段上行到达运用车间列检三班主任齐鸿18岁时就开始干这一行了,一干就是32年。

货运列检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列车编组完毕、开车之前,或列车到达后、尚未解体之前,在专门的作业场对整列车进行技术检查。9月4日,在列检作业场,列车停稳后,齐鸿便开始了他的工作。站在铁轨上,一阵热浪袭来,齐鸿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轨道和列车都是钢铁导热材质,运行摩擦产生的热量不停释放,即使这个天气温度也约有40℃,夏季高温天气时,工作环境甚至直逼50℃。  

每走一段路,齐鸿就要钻到火车底下,用工具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可以听出车轮是不是有问题。”齐鸿说。从车底爬出来,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又一个车轮,蹲下,钻进去,敲打车轮。“叮当”,齐鸿用锤子敲打着一个螺丝。“哒哒哒”,螺丝发出了一阵沙哑声。“你听,这个螺丝声音很沙哑,一定有问题。”


齐鸿介绍说,列检员就是火车的“医生”,负责给火车做“体检”,12小时一班,一天要走20多公里,在火车肚皮底下钻进钻出600多次。一列60节到80节的列车要检查的零部件成千上万个,列检员就要像啄木鸟一样,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问题通通找出来,一个都不能出问题。

硕大的作业场上,检车员们在列车间不断重复着弯腰、探身、钻车、检查、小跑的动作,叮当、叮当的敲击声在的编组场中显的格外响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