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最近,中國移動互聯網 Q3 報告發布,其中有一個點令人目瞪口呆,估值數百億美元的拼多多在2018年第三季度居然呈現零增速。這令很多瓜眾大跌眼鏡,估值百億美元的拼多多為何在三季度會零增速。

昨天天貓雙11,天貓攜手菜鳥拿下10億物流訂單,進入十億包裹時代。

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雙11當天物流訂單一共13.52億件:大致是天貓佔八成,拼多多京東亞馬遜、噹噹、蘇寧等多家電商共佔兩成(阿里10億件,其他電商加起來3.52億件),假設拼多多和京東平分秋色,其他電商忽略不計,則兩家約為13%。

印證了主打低廉山寨商品起家拼多多,用戶幾乎零增長的說法。·

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移動電商用戶總量,在6月份有一次高潮,但隨即下跌,目前穩定在四億用戶左右。

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淘寶、天貓,用戶總量增速平穩,但拼多多卻幾乎零增長了! 各大平臺的新用戶增加數量都在萎縮,只不過,拼多多的回落特別明顯。

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其實,在新零售的浪潮裡,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零售業,都高呼著消費升級,從以往商品渠道型消費轉為商品服務型消費,用戶獲取商品的驅動力也從價格轉為品牌價值,以至於我們總能看到各類網紅店、網紅產品的誕生,其原因正是消費力在升級,商品的服務和體驗也在升級。

然而,消費升級更多是城市化發展的催生品,高品質意味著高價值,高服務意味著存在品牌溢價,但對於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的消費能力而言,消費力並未出現明顯升級的趨勢,而是在逐級分層,即“消費分級”。

從拼多多的平臺模式上看,它抓住了底層級別的消費人群,滿足了這群消費者對於廉價商品的需求,同時藉助微信社交傳播的影響力,以裂變的形式實現了大規模的用戶覆蓋。

天貓雙11拿下十億訂單,拼多多為何零增速!

但是,在平臺服務上看,拼多多是一個極其不完善的互聯網購物模式,乍一看,其實有點像初期的淘寶:全開放的電商平臺,幾乎是“0准入”的商品門檻,人工審核及客服機制相當不完善。

所以,拼多多上的商品基本上是很廉價的,一方面是賣家自主“免費”發佈的,渠道費用較低,另一方面是商品無需審核,任何“三無”產品都可以放上去賣,這就變相地將“擺地攤”演變成了“拼多多”。

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三分貨”,要想花三分錢買十分貨,那麼只能說,貨有問題。如果說淘寶的9.9元是為了刷單,以至於可以花不到10塊錢買到10塊錢價值的商品,那麼,拼多多9.9元的拼團,純粹是為了賣商品,利益又何在?

不難發現,拼多多在諸多問題上都顯示出增速的疲態,三四線城市小鎮青年的消費力升級,從低端產品的消費向中高端產品轉移,這部分消費人群的流失對於鞏固拼多多的意向消費人群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其次,第三季度用戶的零增速帶來的影響,拼多多在產生之初,的確以產品的多樣和價格低廉吸引了眾多人群,但是,與天貓淘寶等規範化的電商平臺比較,拼多多平臺的產品缺陷暴露無遺,產品質量,售後服務都成巨大黑洞。

這些一切的一切導致了快遞包裹量增長減緩,利潤的單薄使得很多快遞公司不願與其形成合作。拼多多這樣的模式也比較容易被複制,是否能長期發展,不得不畫上大大的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