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抗戰——中日軍隊首次正面交鋒

偽滿洲國建立後,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慾望,急於進入華北腹地。日本由於國力小,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所以決定先侵佔東北與華北之間的熱河,佔領進入華北的前沿陣地。

1933年1月初,日軍先攻佔山海關。然後兵分三路,直取熱河。駐守熱河的東北軍一觸即潰,日軍快速推進,一路勢如破竹,不到兩個月,熱河全省淪陷。

萬里長城直接暴露在日軍面前。

熱河的快速淪陷激起了全國人們的憤怒,紛紛指責國民黨抗戰不力,張學良二次“戴帽”,終於被“摘牌”,辭職出洋考察……

長城抗戰——中日軍隊首次正面交鋒

佔領熱河的日軍沒有片刻停留,立即衝向長城沿線的重要關口。

長城抗戰爆發。

長城高大雄偉、地勢險要,是阻擋日軍南下的一道天然屏障,沿線的關口歷來是兵家重地,尤其是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山海關更是必爭之地。

日軍進攻熱河前,就佔領了最東邊的山海關,取得了進入華北的咽喉之地。但其它關口仍然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國民黨為了緩和全國人們的反對浪潮,調集了第17軍、第29軍、第32軍開往長城沿線,準備迎戰日軍。

長城抗戰首先在冷口打響。

3月4日,日軍一個旅團佔領冷口,附近的32軍立即反擊,並於3月7日收復冷口。此後中、日兩軍在冷口多次交手,互有勝負,形成僵局,相持達一個月之久。

中、日兩軍在冷口交手時,喜峰口和古北口也展開了惡戰。

守衛喜峰口的東北軍萬福麟部一觸即潰,宗哲元指揮第29軍109旅及時趕到,穩住了陣地。

長城抗戰——中日軍隊首次正面交鋒

接下來,29軍與日軍在喜峰口一帶連天血戰。由於第29軍武器落後,與火力猛烈的日軍對陣傷亡非常大。遂改變方式,將部隊隱藏在日軍必經之路的茅草和轉角處,等日軍經過時,蜂擁而上,用手中的大刀砍殺日軍。

29軍具有尚武傳統,士兵勇猛有力,刀法精湛純熟,砍得日軍毫無還手之力。

砍殺日軍的同時,宋哲元派出部隊,夜襲日軍。一天晚上,兩支夜襲部隊繞到日軍後方,襲擊日軍營地和炮兵陣地。夜襲隊員每人一把大刀,衝入營房後就是左劈右砍。砍得日軍頭顱像西瓜一樣紛紛滾落。

29軍這次夜襲大獲全勝,砍死砍傷日軍1000 多人,摧毀多個炮兵陣地。被砍的日軍要麼頭顱滾落,要麼四肢不全,收拾戰場的日軍看了後心驚膽戰。

日軍被29軍的大刀砍怕了,不敢從正面進攻,於是繞到後面,企圖偷襲後方交通要地羅文裕。但又被29軍暫編第2師擋住,該師白天迎擊日軍,晚上也組織大刀隊夜襲日軍,正面部隊同時出擊,一舉將日軍逼退10多公里。

日軍在喜峰口和羅文裕受挫後,一直不敢進攻喜峰口,只能小心翼翼的窩在喜峰口北面幾個山頭上。

就在宋哲元砍殺日軍的同時,徐庭瑤指揮第17軍在古北口、南天門一帶與日軍展開連天血戰。

長城抗戰——中日軍隊首次正面交鋒

第17軍是中央軍,關麟徵、杜聿明、鄭洞國都是該軍的師、旅長,但都厭倦了長期的內戰,得到北上抗日的命令後,全都摩拳擦掌,沿途經過河北時,民眾夾道歡送,更增加了官兵的抗日激情。

關麟徵率領25師於3月9日到達古北口,當時日軍正緊追東北軍而來,25師緊急開上陣地,堵住了日軍。

此後3天,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和人海戰術猛攻古北口,第25師毫不示弱,多次與日軍短兵相接,把日軍死死擋在長城外。

交戰中關麟徵負傷,一個團長陣亡,士兵共傷亡4000餘人,失去作戰能力,被迫後放棄古北口,撤往後方休整,徐庭瑤命令第2師在二線的南天門佔領陣地。

日軍雖然攻佔了古北口,但傷亡超過2000餘人,無力繼續發動進攻,只得等待援軍。

日軍在喜峰口和古北口受挫時,突破了東部的冷口防線,進入長城以內,喜峰口的後方受到嚴重威脅。為避免腹背受敵,第29軍、第32軍全部後撤。

日軍在東部僥倖得手後,將兵力全部調往西部,進攻南天門。

4月21日,日軍經過充分準備後,向南天門一帶陣地猛攻。

守衛南天門的第2師堅守陣地、頑強抵抗,與日軍血戰5晝夜,由於傷亡太大,失去作戰能力,被迫撤往後方休整,陣地由83師接替。

劉戡(Kan)指揮83師與日軍浴血奮戰,以血肉之軀抵擋日軍進攻。由於陣地全被毀壞,作戰失去依託,3天后,83師放棄南天門陣地,退往後方600米的預備陣地。

後來堅守衡陽47天的方先覺在陣地上打得非常英勇,身負重傷,被緊急送往北平醫院救治,才保住生命。

日軍由於人員、彈藥消耗太大,無力繼續進攻,停止了進攻,戰場又一次平靜下來。

長城抗戰——中日軍隊首次正面交鋒

5月10日,日軍經過補充後,再一次大舉進攻南天門後方陣地。

第17軍經過長期戰鬥,損失非常大,一直沒有任何補充,三個師全都殘破不堪。徐庭瑤集中全軍,拼死抵抗,與日軍苦戰5個晝夜後,終因寡不敵眾而被迫撤退。

日軍緊跟17軍,徐庭瑤無力抵抗,只得繼續後撤。

日軍於15日進入密雲縣城,而後快速推進,直逼北平。

日軍在南天門得手後,在東部也發動攻勢,宋哲元毫無懼色,單獨與日軍惡鬥了幾天,一度迫使日軍止步不前。

此時,蔣介石的精力集中在“南方”,長城沿線軍隊奮勇抵抗,為他換來了“和平”的資本,順水推舟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

《塘沽協定》出賣了大量國家主權,默認了日軍對熱河的佔領,也默認了日軍在河北東部駐兵權,也讓無數官兵的鮮血白流。

日軍勢力從此進入華北腹地,中華民族的生存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