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近年來,“刷臉”一詞頻繁出現,人臉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應用得越來越廣泛。隨著計算機、光學成像等相關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不斷成熟並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同時,人臉識別應用在各領域不斷拓寬,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軌道交通、政府治理及交通等多個領域大展身手。

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70年間飛速發展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系統主要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分別為人臉圖像釆集及檢測、人臉識別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以及匹配與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人臉識別在一些行業己經有所應用。作為人和智能的連接入口有著巨大的潛力。在政策支持下,中國人工智能這幾年在國內狂飆突進,科技巨頭扎堆佈局,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開始關注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技術逐漸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軌道交通、政府治理及交通等行業廣泛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20世紀50年代,認知科學家對人臉識別展開研究;20世紀60年代, 開啟人臉識別工程化應用的研究;2000-2012年,機器學習理論快速發展,基於人工精心設計的局部描述對人工識別起到推動作用;2013年微軟亞洲研究院首次嘗試大規橫的訓練數據;2014-至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神經網絡科學備受矚目,人臉識別技術迎來了突破性地發展,智能就在身邊。

人臉識別高性價比之選

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生物識別指的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枝手段相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來進行個人身份鑑定技術。按不同的識別方式,生物識別可分為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語音識別、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

國內人臉識別發展趨勢

1、大數據與人臉識別技術的融合

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時代,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納入互聯網應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應用。而基於大數據的大規模人臉搜索是人臉識別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開發的大規模人臉搜索技術可實現億級人臉的快速檢索,單張人臉所需內存小,查詢效率高,360圖片搜索、世紀佳緣等已經開始應用這項技術。

2、2D人臉識別技術

2D人臉識別是基於圖像的人臉識別技術,其發展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應用已經足夠支撐普通商業應用:安防、海關係統中的照片比對、門禁等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3、3D人臉識別技術

隨著三維測量技術的發展,基於3D的人臉識別算法能夠彌補2D投影造成有效識別信息丟失的問題,對於人臉旋轉、遮擋、極度相似的傳統難點具有很好的解決方式,也逐漸成為人臉識別技術的另一重要發展路線,隨著3D人臉庫的完善以及設備成本的降低,3D技術將有很大發展空間。

4、智慧城市建設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需求

當前,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進入大規模試點階段,試點城市的總數已達到597個。有專家預測,未來10-20年,城市化發展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穩定、城市安全等問題逐漸顯現,而人臉識別技術是實現安全、安心城市的關鍵技術。因此,隨著智慧城市的大規模建設,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將是未來新趨勢。

智慧工地是“互聯網+”理念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具體落地,是在互聯網與智能硬件的基礎上對工程現場的一站式管理新方式。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施工項目現場參建各方的交互方式,實現實名制管理;逐漸做到無紙化辦公,持續改進工程質量、進度、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

人臉識別技術的這70年:智慧城市需求猛增

其中,尤以“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最廣。採用人臉識別考勤門禁系統,可以加強建築工地人員管理,為建築工地人員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實名制人臉識別考勤將會杜絕代打卡、指紋膜、代班等不良問題,考勤數據界定了工人的工作項目範圍,項目參與記錄有據可依,既保障了工人工傷理賠的權益,又避免了工傷糾紛的難題,極大地提高了建築工地管理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