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营销的原点其实是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也就是消费者的心,想要走进消费者的心,你首先得懂得消费者的心。做好消费者洞察,了解顾客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营销才更容易成功。

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锚定

一、 锚定效应——营销中应该找到适合的“锚”

锚定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偏差,它指人们在作出决策和判断的时候,很容易受第一印象或者首要信息的影响。这些第一印象或者首要信息,就像沉锚一样,固定了人们的思维,以致后来的所有判断和决策都受这个“锚点”的影响。

也就是说,人们过分看重一个“锚”,并且把这个“锚”作为判断的依据。

比如高端白酒品牌喜欢在品牌传播中来一堆文绉绉的历史和文化,其实高端白酒消费的第一动机是“表达社交中的尊重和面子”,无论是用于送礼还是请客,大家都会选择五粮液、茅台这种收礼者和请客对象都知晓的、价格高的酒。所以一个新的白酒品牌,让大家知晓价格高档,是产品动销的关键。

所以,舍得价格为“780元”,利用这个“锚”让消费者第一眼知道舍得是与五粮液价格档次相同的高端白酒,再加上舍得文化内涵的感染力,在全国马上取得很好的销售。

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互惠

二、互惠原则

互惠原理的心理基础——负债感

人类为何会被互惠原理所左右?那是因为负债感、感恩图报在作祟。如果有人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你就必须记住他的生日,等到他过生日时,记得送给他一件礼物。当然也有不遵守互惠原理的,被人类认为为异类的人,但这些人往往会被别人说成是招摇撞骗、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是极少数人,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中国,正统的儒家文化往往会教导中国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我们在辅导龙王山安吉白茶时,让龙王山的经销商在销售时,减少推销产品的话术,更多的站在顾客角度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如“向顾客介绍什么体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茶、怎么样把一包好茶泡出最好的味道、送礼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叶等”,这样顾客感觉到你不是赤裸裸的推销产品,而是真心的帮助他,是真正的为他着想。让顾客对你感恩,产生负债感。这样成交的几率自然也会大大提升,因为你让他感到不在你这里购买都对不起你给他普及的这些知识。

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诱饵

三、诱饵效应

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什么是诱饵效应呢?其实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比如:我们去看电影,小杯爆米花12.8,中杯爆米花17.8,大杯爆米花19.8,你会选哪个?

龙王山安吉白茶的产品线规划绝了!于品牌战略和销售目标均衡导向将产品划分为“九五至尊、龙王、龙雅、龙尚”。当顾客在龙王、龙雅中选择可能会左右为难,于是九五至尊就站出来,会让顾客感觉买九五至尊价格有点高,买龙雅又有点丢面子,所以龙王通常会成为主销产品。

所谓相似却略胜一筹的物品会让原物品更有吸引力。

对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原理(一)

稀缺

四、稀缺原则

西奥迪尼提出的稀缺原则概念: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

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短缺原理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更多了,像现在的“秒杀”“限时抢购“限量版”等等,生动地解释了“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这里用陈奕迅《红玫瑰》的一句歌词总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往期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