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攒筲匠和木匠一样,同属鲁班行。不过,木匠是吃直线的,攒筲匠是吃圆线的。攒筲匠是用木板制作圆形或椭圆形的水筲、木盆、花盆、面桶、马桶、鱼槽、文艺用的鼓类,技术性很强。攒筲的木材以净木杰佳,此木出于湖南,纹理细致,有韧性,重量轻,不怕水浸。在制作时,行家都是用斧子顺纹路劈成一条条筲板,用刨子刨好,标上“由、中、人、天、主、井、羊、非”等字样,作为排号,用时有序,操作自如。这些规矩行话叫“奎称”。箍木筲时,分文箍和武箍,文箍用竹篾,武箍用铁箍。文箍适合河水,武箍适合井水。攒筲匠出外做活时,其挑子前挑的椭圆形工具箱叫龙头,后面挑的马蹄形工具箱叫龙尾。斧子叫吃木虎,凿子叫实路,刨子叫削子,仰放着的大刨子叫翻天印,圆刨子叫吞木狼,圆规叫规矩。还有一个铁制的一头圆一头扁如宝剑的捻凿叫避水龙。旧时,攒筲匠十分吃香,因为百姓家家都得用这些木制生活器物。自从白铁传入中国,兴起了白铁制的“洋桶、洋壶”等,这种木制攒筲匠渐渐地稀少甚至绝迹。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旧时,农村使用石磨磨面粉,磨下来的面碎末儿要过粗、细箩,贫困人家用粗箩,箩出黑面粉;富裕人家用细箩箩出白面粉。箩,成了农村磨面不可缺少的工具,张箩也成为旧时很普遍的手工行业。张箩匠一般下乡做活。他们下乡时,一头担着工具箱,一头担着大小箩圈,一进村就吆喝:“张马尾箩喽——。”张箩匠在做活时,粗箩都是用铜、铁丝网做底,而箩白面用的细箩,则是用马尾织成的花底箩。张箩匠的工具有刨子、拉条刀、小榔头、小木铲等。张箩技术性强,特别是他们张马尾箩时,要分双丝和单丝两种,张时要用里反手或外反手,非过人技术很难把底绷紧绷平。他们用锯拉罗圈,一般不用线,一样能拉得整整齐齐。箩帮接口重叠处扎7个眼,用藤条穿织,外面两条,里面一条,成麦穗花形。张箩匠在当地做生意的叫坐箱,到外地做生意的叫盘香。后来由于电动机磨的出现,这种张箩手艺便很少见了。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