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手工行業(攢筲匠、張籮匠)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攢筲匠和木匠一樣,同屬魯班行。不過,木匠是吃直線的,攢筲匠是吃圓線的。攢筲匠是用木板製作圓形或橢圓形的水筲、木盆、花盆、面桶、馬桶、魚槽、文藝用的鼓類,技術性很強。攢筲的木材以淨木傑佳,此木出於湖南,紋理細緻,有韌性,重量輕,不怕水浸。在製作時,行家都是用斧子順紋路劈成一條條筲板,用刨子刨好,標上“由、中、人、天、主、井、羊、非”等字樣,作為排號,用時有序,操作自如。這些規矩行話叫“奎稱”。箍木筲時,分文箍和武箍,文箍用竹篾,武箍用鐵箍。文箍適合河水,武箍適合井水。攢筲匠出外做活時,其挑子前挑的橢圓形工具箱叫龍頭,後面挑的馬蹄形工具箱叫龍尾。斧子叫吃木虎,鑿子叫實路,刨子叫削子,仰放著的大刨子叫翻天印,圓刨子叫吞木狼,圓規叫規矩。還有一個鐵製的一頭圓一頭扁如寶劍的捻鑿叫避水龍。舊時,攢筲匠十分吃香,因為百姓家家都得用這些木製生活器物。自從白鐵傳入中國,興起了白鐵製的“洋桶、洋壺”等,這種木製攢筲匠漸漸地稀少甚至絕跡。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舊時,農村使用石磨磨麵粉,磨下來的面碎末兒要過粗、細籮,貧困人家用粗籮,籮出黑麵粉;富裕人家用細籮籮出白麵粉。籮,成了農村磨面不可缺少的工具,張籮也成為舊時很普遍的手工行業。張籮匠一般下鄉做活。他們下鄉時,一頭擔著工具箱,一頭擔著大小籮圈,一進村就吆喝:“張馬尾籮嘍——。”張籮匠在做活時,粗籮都是用銅、鐵絲網做底,而籮白麵用的細籮,則是用馬尾織成的花底籮。張籮匠的工具有刨子、拉條刀、小榔頭、小木鏟等。張籮技術性強,特別是他們張馬尾籮時,要分雙絲和單絲兩種,張時要用裡反手或外反手,非過人技術很難把底繃緊繃平。他們用鋸拉羅圈,一般不用線,一樣能拉得整整齊齊。籮幫接口重疊處扎7個眼,用藤條穿織,外面兩條,裡面一條,成麥穗花形。張籮匠在當地做生意的叫坐箱,到外地做生意的叫盤香。後來由於電動機磨的出現,這種張籮手藝便很少見了。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旧时的手工行业(攒筲匠、张箩匠)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