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赋

香河赋

京为国都,津为海口,京津明珠,是为香河。

倚燕麓而朝海,奉四水①而善民。看彤日之蒸蒸,观星河之澹澹。由春秋之撰册,至如今之争鸣,从无名之弹丸,到贯耳之福祉,千年文明孕育其中,万载沧桑历经其里。虽无高山险峻、长河大川,但涓涓细水,润物无声;虽无海阔无垠、城长万里,但鱼米之地,处处生香。春来杨柳、夏送荷花、秋添硕果、冬与银妆。

千年白果②,根书铭、干刻记、枝画流年,叶舞变换。虽经灾劫磨难,依旧蓬勃长青,取义楼桑之意,送来一片吉祥;万里潮白,堤畅远,岸贯遥,桥承天堑,筏通迢迢。盈满则生鱼虾,不足则长良田,摘引河清海晏,共祝国泰民安。

天下第一城,雄伟瑰丽,厚重沉稳。飞檐斗拱之内,雕梁画栋之间,彰显鬼斧神工之妙;琼台水榭之旁,鳞次栉比之畔,成就空前绝后之功。盖天下雄关者,只因居庸,故第一城垣者,必显安平。

香河家具,名扬天下,十年兴业,万人同心,共建中国家具之都。百万展厅,千万商品,时尚雍容、华贵雅致,步入其中忘返流连。看城内车如流水,马若蛟龙,知不虚也。

五百热土,广现比古世情,卅万百姓,多出麟角人物。香河老人,呈入定坐化之德,显好生大悲之善。修金刚身,为琉璃体,天下广为传颂,世界为之称奇。昭显香河风土,乐善好施、厚德载物。

清廉北袁③,指引风云,重振华夏威仪。驾鹤西游,朝野震动,老幼尊卑,无不扼腕捶胸,死后哀荣,莫过大也。妙手乐亭④,博百家之长,行回春之术。悬壶济世,医德双馨,号曰金针。名角寿臣⑤,尝受凄苦,然锋从磨砺、香自苦寒,声动华夏,终成大家。先驱陈然⑥,枕戈待旦,志向救亡,乃映“烽火峥嵘多烈士,金戈铁马正尘寰”之志......

千年沉淀,万众积累,香河底蕴悠长。无需引经据典,何用旁征博论,香河遍地珠玑。自是有“南有江阴、北有香河”之说。昔曾有文人墨客,引高楼之上,倚栏高歌,唱人生千般美妙;看而今风发儿女,于岗位之中,由心而感,抒建设万丈情怀。

钟灵毓秀,鸾翔凤集,香河风物,放眼长量,今乃张开双臂,迎来八方。追古抚今,香河多有奇志。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也。

香河赋

注:①四水,指香河境内四条河流,即:潮白河、北运河、青龙湾河、泃河。

②白果,指香城屯村银杏树。

③北袁,指袁懋功(1611—1671年),号九叔,香河县人。自幼聪敏,笃志好学。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十七年(1660年)官户部侍郎。十八年(1661年),帝于朝选臣入滇,袁中选,改兵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巡抚云南。到任后,就地安置散兵游勇,命归农人籍,不咎既往。又屡奏皇帝,请求降低征粮,以减轻民众负担。几年后云南大治。康熙八年(1669年),调任山东巡抚。时山东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袁为官清廉,常筹资赈济灾民。数月后,山东面貌焕然。康熙十年(1671年),帝诏令袁巡抚浙江,山东省民联名奏请留任,其情真意切,帝为之感动,乃止。九月卒于任。帝御赐祭文并立碑志之,赠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谥号清献,葬于香河城西北大王庄。

④乐亭,指王乐亭(1894—1984年),名金辉,号乐亭。香河县王指挥庄人。著名针灸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

⑤寿臣,指郝寿臣(1886—1961年),艺名小奎禄,香河县蒋辛屯镇五百户村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七岁拜艺人王德正为师,学唱花脸。

⑥陈然(1923—1949年),原名陈崇德,香河县人。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救亡工作。1938年参加“抗战剧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辗转入川,与党失去了联系,1947年底1948年初重新入党。当时,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已经发行了《挺进报》,陈然任《挺进报》特支书记,担任了更重要、更机密的印刷工作。后来又印《反攻》及各种小册子。1948年4月22日被捕,在白公馆看守所里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陈然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我的“自白”书》一诗曾收录入小学《语文》课本。

香河赋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