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賦

香河赋

京為國都,津為海口,京津明珠,是為香河。

倚燕麓而朝海,奉四水①而善民。看彤日之蒸蒸,觀星河之澹澹。由春秋之撰冊,至如今之爭鳴,從無名之彈丸,到貫耳之福祉,千年文明孕育其中,萬載滄桑歷經其裡。雖無高山險峻、長河大川,但涓涓細水,潤物無聲;雖無海闊無垠、城長萬里,但魚米之地,處處生香。春來楊柳、夏送荷花、秋添碩果、冬與銀妝。

千年白果②,根書銘、幹刻記、枝畫流年,葉舞變換。雖經災劫磨難,依舊蓬勃長青,取義樓桑之意,送來一片吉祥;萬里潮白,堤暢遠,岸貫遙,橋承天塹,筏通迢迢。盈滿則生魚蝦,不足則長良田,摘引河清海晏,共祝國泰民安。

天下第一城,雄偉瑰麗,厚重沉穩。飛簷斗拱之內,雕樑畫棟之間,彰顯鬼斧神工之妙;瓊臺水榭之旁,鱗次櫛比之畔,成就空前絕後之功。蓋天下雄關者,只因居庸,故第一城垣者,必顯安平。

香河傢俱,名揚天下,十年興業,萬人同心,共建中國傢俱之都。百萬展廳,千萬商品,時尚雍容、華貴雅緻,步入其中忘返流連。看城內車如流水,馬若蛟龍,知不虛也。

五百熱土,廣現比古世情,卅萬百姓,多出麟角人物。香河老人,呈入定坐化之德,顯好生大悲之善。脩金剛身,為琉璃體,天下廣為傳頌,世界為之稱奇。昭顯香河風土,樂善好施、厚德載物。

清廉北袁③,指引風雲,重振華夏威儀。駕鶴西遊,朝野震動,老幼尊卑,無不扼腕捶胸,死後哀榮,莫過大也。妙手樂亭④,博百家之長,行回春之術。懸壺濟世,醫德雙馨,號曰金針。名角壽臣⑤,嘗受悽苦,然鋒從磨礪、香自苦寒,聲動華夏,終成大家。先驅陳然⑥,枕戈待旦,志向救亡,乃映“烽火崢嶸多烈士,金戈鐵馬正塵寰”之志......

千年沉澱,萬眾積累,香河底蘊悠長。無需引經據典,何用旁徵博論,香河遍地珠璣。自是有“南有江陰、北有香河”之說。昔曾有文人墨客,引高樓之上,倚欄高歌,唱人生千般美妙;看而今風發兒女,於崗位之中,由心而感,抒建設萬丈情懷。

鍾靈毓秀,鸞翔鳳集,香河風物,放眼長量,今乃張開雙臂,迎來八方。追古撫今,香河多有奇志。所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也。

香河赋

注:①四水,指香河境內四條河流,即:潮白河、北運河、青龍灣河、泃河。

②白果,指香城屯村銀杏樹。

③北袁,指袁懋功(1611—1671年),號九叔,香河縣人。自幼聰敏,篤志好學。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十七年(1660年)官戶部侍郎。十八年(1661年),帝於朝選臣入滇,袁中選,改兵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巡撫雲南。到任後,就地安置散兵遊勇,命歸農人籍,不咎既往。又屢奏皇帝,請求降低徵糧,以減輕民眾負擔。幾年後雲南大治。康熙八年(1669年),調任山東巡撫。時山東連年災荒,民不聊生。袁為官清廉,常籌資賑濟災民。數月後,山東面貌煥然。康熙十年(1671年),帝詔令袁巡撫浙江,山東省民聯名奏請留任,其情真意切,帝為之感動,乃止。九月卒於任。帝御賜祭文並立碑誌之,贈光祿大夫、工部尚書,諡號清獻,葬於香河城西北大王莊。

④樂亭,指王樂亭(1894—1984年),名金輝,號樂亭。香河縣王指揮莊人。著名針灸專家、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教授。

⑤壽臣,指郝壽臣(1886—1961年),藝名小奎祿,香河縣蔣辛屯鎮五百戶村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七歲拜藝人王德正為師,學唱花臉。

⑥陳然(1923—1949年),原名陳崇德,香河縣人。抗戰爆發後參加了救亡工作。1938年參加“抗戰劇團”,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後輾轉入川,與黨失去了聯繫,1947年底1948年初重新入黨。當時,中共地下黨重慶市委已經發行了《挺進報》,陳然任《挺進報》特支書記,擔任了更重要、更機密的印刷工作。後來又印《反攻》及各種小冊子。1948年4月22日被捕,在白公館看守所裡經受最嚴峻的考驗。在獄中堅持鬥爭,寫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書》詩篇,1949年10月28日在重慶大坪刑場壯烈犧牲,年僅26歲。陳然是紅色經典小說《紅巖》中成崗的原型;《我的“自白”書》一詩曾收錄入小學《語文》課本。

香河赋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