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第一書記」用真心換真情 貧困村變示範村

奉節“第一書記”用真心換真情 貧困村變示範村

徐磊(右)走訪村民。受訪者供圖

11月7日,奉節脫貧摘帽倒計時54天。這天正好是立冬,天氣特別冷,但永樂鎮白龍村“第一書記”徐磊依然起了個大早,他說:“今天要接受縣級交叉檢查,事情多得很呢。”

用冷水糊了一把臉後,徐磊便匆匆出門。儘管對自己的工作、對白龍村的脫貧驗收有信心,但他的心情依然像一名趕考的學子那樣,既激動又忐忑,彷彿要等到閉卷鈴聲響起時才會放鬆下來。

曾被當成來“鍍金的”

交叉檢查的消息早已在村裡傳了個遍,因此村裡有著不同往日的鬧熱。

許多村民早早從家裡出來了,他們想看個究竟:到底檢查些什麼內容?怎樣算過關?又會發現哪些問題?

徐磊自然心知肚明,他一邊走,一邊把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迅速在腦海裡過了一遍,嘴裡喃喃自語。

迎面撞見的村民都不忍心去打斷他,只有貧困戶馮維保忍不住說了一句:“徐書記早哦,我們家的臍橙熟了,空了來嚐嚐嘛。”此言一出,得到了旁邊不少村民的附和:“對哦,我們家的臍橙也熟了。”“不用擔心,我們村的驗收肯定沒得問題……”

村民爭先恐後的發言,印證了徐磊在他們之中的“高人氣”。不過,剛到村裡的時候,情況並不是這樣。

去年7月,作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青年員工,33歲的徐磊被公司選派到白龍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幫扶。一名外來幹部,又年輕又說普通話,一些村民就斷定:“這是個來鍍金的!”

或許正因為此,剛到白龍村時,不少村民對徐磊並不待見,有時還給他“冷板凳”坐。

徐磊心裡明白,靠嘴皮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得看實際行動。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沉下心來把村子裡跑了個遍,村裡的優勢是什麼,短板在哪裡,都瞭然於胸。一次開村民大會,他把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和盤托出,讓不少村民刮目相看。

“講得在理,又都是實在話,加上這個人在村裡活動久了,大家都看出他不浮誇,能沉下來,村民的態度便慢慢轉變了。”白龍村黨支部書記劉必勇說。

讓基礎設施先行脫貧

有了群眾基礎,工作便好開展了許多。

徐磊發現,白龍村距離縣城雖然不遠,海拔也不高,但貧困狀況並不樂觀,屬於典型的“燈下黑”。

“比如說,我們村共有1105戶3580人,但貧困戶就有111戶468人,之後通過動態調整,數據更新為96戶384人,貧困發生率超過10%,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他說,通過摸底,基礎設施是最大的“短板”。

“一是少路,二是缺水。”徐磊稱,村裡只有三四公里的硬化路,其他地方都是泥巴路,以至於村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臍橙很難運出去,常常是摩托車轉三輪車,三輪車轉小貨車,小貨車再轉大貨車,既費馬達又費電。水也是如此,明明守著長江,卻因為缺少必要的蓄水池,經常喊“渴”。

徐磊清楚,只有讓基礎設施先行脫貧,村裡的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才會順利地開展下去。於是,他跑部門、跑鎮上,總算要到了一些項目資金,村裡的硬化路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水的問題,則撞到了徐磊本職工作的“槍口”上。他找集團公司要到了150萬元資金,新建了5口水池,新增蓄水量達2100立方米。

在水池的施工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白龍村二社要修一個5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鋪設大約4公里,涉及該村200多戶、800多名村民。水池於今年3月動工,可遲遲沒通水,施工方堅稱不是管道鋪設原因,可能是水源地的水量太少,供應不上。

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徐磊也拿不準。於是,他和另外一名扶貧幹部忙活了兩天,一直蹲守在蓄水池旁邊,等水蓄滿後再確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經過協調,最終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成功送水入戶。

打造“三峽第一村”

一個個項目落地後,困擾群眾多年的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村幹部也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群眾對村支“兩委”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

前幾年,在全鎮年終考核中,白龍村總是叨陪末座。2017年在全鎮年終考核中,白龍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衝到了第一名的位置。獲知結果後,徐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10月5日,徐磊當上了爸爸,但他只是在湖北的家裡稍微多待了兩天後,便啟程趕往了村裡。

“好多工作都沒忙完呢,就算是脫了貧也不能高枕無憂,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鞏固、提高。”他說,白龍村現在又成為了奉節縣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必須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去規劃發展產業、加強黨組織建設、引進人才、提振鄉風文明、整治生態環境。

“我們村有個天然優勢,村子最東頭就是瞿塘峽,可以說是長江三峽第一村,我們將以此為主題,按照鄉村振興的思路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徐磊話語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