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爲啥能那麼厲害?

對機械錶來講,擒縱零碎是機械機心的焦點構造,鐘錶歷史上泛起過分歧的設計有很多種,包孕冕狀輪擒縱機構、工字輪式擒縱機構、兩重擒縱機構、槓桿式擒縱機構等等,箇中在1750年代,英國製表師Thomas Mudge發現的槓桿式擒縱在幾經改進後(另外一說法是英國製表師George Graham所發現,就是格林漢姆手錶的創始人),在19世紀成為主流;至今仍為絕大多數機械機心所採用的瑞士槓桿式擒縱就是由此而來。但槓桿式擒縱並不是毫無缺點,只是也還算不亂靠得住,所以在這兩百多年來,就很少有手錶品牌投入新的擒縱裝配研發。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直到1970年代石英革命席捲瑞士,有個英國製表師喬治‧丹尼爾(George Daniels)卻覺得機械錶還有機會,並參閱了掛鐘史上許多大師的巨大發明,並融入自己的主意,總算在1974年完成了同軸擒縱的設計,並在1980年申請到同軸擒縱的專利。可是要讓新發明有滿足的影響力靠一個人是不行的,到了1990年代他才遇到伯樂,斯沃琪集團總裁尼古拉•海耶克(Nicolas G. Hayek)決議由歐米茄來推進同軸擒縱的開展。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終於在1999年,歐米茄正式發佈同軸機心。歐米茄開始以1120機心為基礎推出了首款搭載同軸擒縱系統的2500機心。該機心雖然在面世之初因同軸擒縱系統的緣故而廣受好評,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會出現“偷停”問題,相信許多關注的朋友都有了解。在今天看來,當時的2500機心實際運行時的問題主要源於對Cal.1120機心改制的不徹底。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咱們都知道,歐米茄的1120機心以ETA2892為根底機心,實質上來是以槓桿式擒縱體系為中心而規劃的結構。而歐米茄關於擒縱體系的“直接”置換,無疑會對機心原始結構的不搭配。之後,歐米茄開端對2500機心予以改善,先後推出了2500C機心(振頻降至3.5Hz)、2500D機心(三層擒縱輪)等,緩解了“偷停”等問題,也積累了很多同軸擒縱體系的經歷。在2008年,歐米茄開端在8500/8501中選用硅遊絲。自此,同軸擒縱體系與硅遊絲的結合成為標配。一時間,同軸機心成為了歐米茄錶款中的幹流機心。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槓桿式擒縱(上)與同軸擒縱(下)

同軸擒縱簡略來說,同軸擒縱體系的規劃理念在於將傳統的槓槓式擒縱體系中擒縱叉與擒縱輪的筆直衝突改為平行衝突。為此,同軸擒縱體系的發明者喬治·丹尼爾對槓槓式擒縱體系做出了多項改動。其中,較為明顯的變化是將一個擒縱輪變為兩個(上層為副擒縱輪,基層為主擒縱輪),並在秒輪與擒縱輪之間新增一個齒輪,用來與秒輪及副擒縱輪齧合,而擒縱叉也由兩叉變為三叉。同軸擒縱體系能減低擒縱體系組件之間的衝突及能量消耗,並配合無卡度遊絲擺輪,保持機心長期運作的準確度及穩定性,故此手錶幾乎不需要增加潤滑油。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同軸擒縱體系機心與無卡度遊絲擺輪協同工作,與傳統的帶有快慢夾的擒縱體系有很大不同。經過嵌於圓形擺輪上的兩個微型金質調節螺釘來對轉動慣量進行調整,進而調節腕錶的走時速率。這種規劃避免了遊絲和快慢夾在觸摸進程中所發生的攪擾影響,然後保證了同軸擒縱體系在長期使用中的速率穩定性。其成果就是,衝突得以大大下降,簡直無需增加潤滑油,根本免除了帶有同軸擒縱體系的機心關於維修保養的需求。

長處和缺陷

共軸擒縱組織的首要長處是以準切線方法進行力傳輸,它能夠讓因衝突所發生的損耗最小化,削減磨損並消除潤滑需求。在時間調整方面,有了更大的穩定性,且最終使可靠性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此體系的效率為28%,但是槓桿式擒縱組織卻只有25%。因而,取得的傳輸能量為10%到12%左右。


同軸機心一招歐米茄為啥能那麼厲害?


這個立異體系的缺點就在於其本錢更高,且它的拼裝和元件加工都需求高水平的精度。每個尺度都需求嚴格遵守,且在拼裝過程中不能改動。一般情況下,這種水平的精確度只要那些具有經歷和頂級設備的企業才能做到。在第四輪和擒縱輪之間需求裝置中心齒輪也增加了本錢,一起也略微降低了體系的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