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殷勤巧斧創園林,祖傳工藝造古建。30多年前,從“舍柴求石”故事中嗅出商機的殷祖古建人,以敢闖敢拼的精神開疆拓土,“哪裡有古建,哪裡就有大冶人”;以匠心獨具的技藝追求品質,打造出蜀漢張飛廟、盛唐鸛雀樓、仿清禪源寺等等一個個古色古香、精妙絕倫的驚世之作,享譽海內外。


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劉雲軍

今年43歲的劉雲軍,正是殷祖數萬名在外闖蕩古建人的優秀代表。

嚴父出高徒 耳濡目染中習得古建技藝

1975年,劉雲軍出生在殷祖鎮塘下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談起如何進入古建行業,劉雲軍說,離不開父親的培養和教導,而劉雲軍的父親便是一名傳統古建匠人。大冶古建人的手藝,大多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下來,有的是直系親屬,有的是旁系親屬。但無論是哪種,他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將手藝傳承給下一代。也就是這樣,劉雲軍從其父親那裡學到了古建的手藝。

1994年,高中畢業後的劉雲軍便開始跟隨父親,一邊做事,一邊學習古建手藝。由於從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上父親悉心教導,劉雲軍學起來特別快。其中最讓他感到自豪的便是彩繪這門技藝。

“從小我就對繪畫特別感興趣,也有一點這方面的天賦。在古建的泥胚、石雕、木雕、彩繪等各項基本工序中,彩繪這一項是比較難的,能熟練掌握的師傅也較少,而我父親便是這方面的能手。可能是看我小時候畫畫還不錯,父親便經常在彩繪這方面指點我。”劉雲軍回憶道,那時父親手下也有十幾人的小團隊,接到的項目經常一時找不到彩繪師傅,於是父親便會讓他上。


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殷祖古建

父親心教、嚴教、樂教,劉雲軍眼勤、手勤、腦勤,1994年到1998年5年時間,劉雲軍跟著父親走南闖北,邊學邊做,各項技藝可以說已經登堂入室,同時,當採購,跑業務,做管理……劉雲軍也對古建這個行業有了一個全面認識。回想學藝時光,劉雲軍說:“這給自己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隻身闖天下 磕磕碰碰裡磨出名廣業順

1998年,跟隨父親學藝5年後,劉雲軍萌發了自己出去闖一闖的想法。雛鷹長大,終究是要離開母鷹的庇護,自己高飛。得知他的想法,父親感到很欣慰,也很支持。


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接不到項目,再牛的技藝也是白搭,一切還得從跑業務開始。萬事開頭難,彼時,20出頭的劉雲軍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完全靠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那時,他常常孤身一人,坐綠皮火車、長途汽車,去到一個城市,找一個便宜旅館住下,做好計劃表,再買一本當地地圖,按圖索驥,拜訪自己目標客戶,主要是一些機關、企業等。累了,他就在街上找個臺階坐下休息;餓了,經常一碗泡麵就對付過去。劉雲軍回憶道,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去到一個目標客戶,要不不讓進,要不名片遞出就讓走,要不對他所說的報以敷衍回應,這才是最讓人沮喪的。一個業務員拓展業務的艱難,劉雲軍都經歷過。

一個公文包,裝著名片和相關資料;一本地圖,指引前進的方向;一顆鍾愛古建的心,支持他勇往直前。就是憑著這些,那些年,劉雲軍跑湖南、跑廣東、跑貴州、跑山西、跑安徽……全國只要有古建園林建築的地方,都有他走過的身影。

回想剛創業的時候,劉雲軍坦言:“很累,受不少白眼,但是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收穫。”從最開始十幾萬的工程,到後來幾百萬,上千萬,一路走來,劉雲軍靠勤奮和執著打開市場,靠商業信用和工程品質贏得口碑,擴展事業。

質量換效益 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項目

2009年,劉雲軍在江西吉安接了一個公園建造仿古亭臺的單子。項目做完後,劉雲軍便轉戰他地。之後,有一次江西省一位省領導視察這個公園時,發現這些仿古亭臺做得十分精美,古色古香,頗為讚賞。該領導馬上詢問這個工程是誰做的,就這樣輾轉找到劉雲軍,又給了一個大單子讓他做。這件事讓劉雲軍記憶深刻。

2011年,江西仁和藥業集團有一個100多萬的仿古工程對外招標。劉雲軍的企業參與了競標,當時與其競爭的有來自江蘇、北京、湖北等地的多家實力企業。憑藉著過往業績和競標價格優勢,劉雲軍成功中標。其實,100多萬元的古建項目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只能算一個小單子,並且跟這麼大的企業合作,手續繁雜、審核嚴格、工期較長,再加上報價較低,最後一算下來,這個工程劉雲軍沒有賺到錢。然而他還是憑藉一貫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把這個項目做好。雖然沒賺到錢,但是最後工程質量得到了仁和高層的肯定,通過這麼一個小項目,劉雲軍逐步與仁和藥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粗算下來,這些年,他在仁和藥業差不多接了3個多億的古建項目。也正是有了和仁和藥業的長期合作,劉雲軍的事業重心慢慢的就集中在江西。


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仁和藥業

談起創業這些年,劉雲軍說道:“大冶古建,這些年之所以在全國有這麼大的名氣,最關鍵的就是工程質量讓人信服。這麼多年來,不管大單子還是小單子,恪守一名古建人的行業自律,堅持質量第一,踏踏實實把每一個項目做好,讓業主滿意,就是自己事業逐步向上的最大原因。”

同時,這麼多年,劉雲軍充分發揮殷祖古建人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每年都帶不少鄉親出去做事,或混個生活、或學習手藝,這種“一人從業,帶活一家,幾人從業,帶動一片”的模式,也帶“火”了一方經濟的發展。目前,劉雲軍手下帶出了好幾個成功的老闆。


抱團聚合力 把商會打造成共同的事業

2016年,大冶市在召開冶商總會籌備大會後,負責組建江西省冶商聯絡處的市民政局、大箕鋪鎮政府迅速成立籌備小組,主要領導紛紛奔赴江西籌備冶商聯絡處。


殷祖古建,大冶人的金字招牌

江西省冶商聯絡處成立大會召開

當年8月13日,江西省冶商聯絡處成立大會召開,江西省冶商聯絡處成立。作為在贛冶商的優秀代表,劉雲軍被推選成為聯絡處主任。成立聯絡處只是第一步,如今,江西南昌冶商商會正在向江西省民政局申請註冊。“預計今年商會可以註冊成功,只有通過註冊,商會才算正式成立,才能以商會的名義更好地為在贛冶商們服務。”劉雲軍這樣告訴記者。

“以前創業都是個人單打獨鬥,現在有了商會,在贛冶商們就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可以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抱團取暖,這對事業發展肯定都是有利的。”如今,劉雲軍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商會建設上,如何發揮好商會“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地為在贛冶商服務、助力政府中心工作,回饋家鄉,他思慮萬千。

“首先商會必須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如果僅靠傳統的收取會費模式來運作商會,註定不會長久。”苦思良久,劉雲軍發起倡議,在商會內部成立一個投資公司,每位會員均可以參股投資。“通過投資公司進行各種商業運作實現盈利,用以補足商會的日常活動支出,剩餘所產生的盈餘再用於股東分紅。這樣老鄉們就有一份共同的事業,商會也能走得長遠。同時,這個投資公司還可以作為大家回鄉投資或者為家鄉招商引資的一個平臺,為大冶經濟社會發展出一份力。”劉雲軍告訴記者,成立投資公司的想法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會員的認可,只待商會註冊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