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情思

  早上临出门,邻居送来几个自己包的粽子,小巧而精致的三角粽子。晚上,粽子做晚餐,打开包裹着的粽子,洁白的江米间点缀着深红的玛瑙,蘸一点白糖,绵软香甜,瞬间把我拉回了童年的记忆中。

端午节情思


那时,小村的后面是成片的芦苇地,每年临近端午节时,芦苇已经有一人多高了,又宽又长的油绿色的叶子上下错落在芦苇躯干的两侧。地头聚集了很多骑着自行车,撑着大麻袋来收芦苇叶叶的小贩。大人们在地里忙碌着打粽叶,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穿梭在芦苇丛里,笨拙地也伸长胳膊,从芦苇杆上打下片片芦苇叶。这样宽宽的芦苇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材料,打粽叶的时候一定要手快,干净低落地摘下那叶子,不能带下芦苇杆上的皮,否则粽叶后面会裂开,就不太好用了。似乎这样的叶子取之不尽,除去卖掉的粽叶,每家还会再多打几捆回去自己包粽子用。

端午节情思


每年端午节前,妈妈总会泡上一大盆江米,再从院子里摘一把马莲,将粽叶马莲清洗干净,上锅煮,然后放在凉水里泡着。等江米泡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坐在门前的台阶上,面前摆着一口大锅,几个大盆,盆里装着泡好的江米,洗好红枣,煮好的粽叶和马莲。开始包了,只见妈妈的手指飞舞,她先拿三片窄一点的粽叶,在底部折成一个圆锥形,放一颗红枣,上面盖一点江米,再放两颗红枣,再盖江米,直到将这个圆锥形填满,再插入一片叶子,用叶子的上半部分将圆锥形覆盖住,然后绕一圈,封口,再拿一片粽叶,固定,最后用马莲捆绑结实。那时的我也总是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捣乱,学着包粽子,可是不是漏米就是叶子被我弄烂了。看着妈妈的手灵活地转来转去,最后用牙齿咬着马莲的一端,然后一只手拿着粽子,另一只手飞快地将马莲缠在粽子上,打结。一个个小巧,紧致的三角粽子堆满了大锅。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仿佛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倒入足够的水,上面压一块正方形黑色的石头,就可以上锅煮了。经过几个小时之后,从厨房里传出了阵阵清香。煮熟之后,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甜食,即使是这样的美味,也总是在妈妈的逼迫下勉强吃一个。  

端午节情思

一年又一年,妈妈离开我已经十五年了,那曾经熟悉的场景永远留在了记忆中,后来也见过各种各样,各种口味的粽子,却不是记忆中的那种味道。而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和怀念那甜软的味道,却再也不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那只是节日里的一种食物,长大后才明白,那是属于妈妈的特别的爱;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时间很多,未来很长,长大以后才明白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来,时间从来不会让我们回头。 

 又是一年端午时,甜甜的粽子带着温馨而又略含苦涩的回忆,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在思念中感伤,在回忆中温暖,人生漫漫旅途,珍惜所有,珍惜眼前,在这个节日里,祈愿身边的人幸福安康!

端午节情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