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圣山”的华州五龙山

我家住在五龙山下

我的故乡在华州,我的家住在五龙山下。五龙山的五条山梁拔地而起,腾空飞跃,直刺青天,如同五条奉了天帝之命的巨龙,,去天庭聚会,又如同五条腾空戏珠的巨龙,穿云破雾会于极顶,壮观无比。

被称为“圣山”的华州五龙山

五龙山东至太平峪,西收石堤河畔,古人称为少华山西峰,又叫马岭山。

童年记忆中的五龙山,是那样的高大险峻。和堂哥、堂弟们到山上割柴,那如蛇盘游的山道常有凶险之处。荒草遮道,稍不留神会有踏空的危险。在陡峭的山坡上割枯蒿、割山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手会被枣刺刺破,衣服会被挂烂。一会儿热汗淋淋,一会儿又渗凉的全身发冷。逢冬天在雪地里打柴,就更让人胆战心惊。几十丈的深沟滚落下去,就会有生命危险。山里的少年全然不怕这些的,为了生计,天天都有人上山打柴。有的人家,一年四季就靠卖柴为生,把山柴挑到县城街市上去卖,换了钱以补生计之用。

五龙山的山坡、沟壑上有许多杏树、柿树、核桃树,会给山中的孩童带来许多快乐。山中的孩童,几乎没有不会爬树的,那乐趣常是从桃、杏树花开时就萦绕于心,直到那万木落叶之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傍水吃水。五龙山山地有山又有水。我们的张宋村,巷道里有水,村外也有水。那是溪水,是从山峪口的河道中引出来的水,用于灌溉村外的田园、竹园,和生活用水。

被称为“圣山”的华州五龙山

有五龙山护佑,冬有冬雪,春有春雨,夏有山风凉雨,秋时雨水多的招人心烦。但凡有点雨云飘到五龙山顶,多多少少都会落点雨。时常会有太阳出的红红的,却在飘着丝丝细雨,那雨中的感觉爽透了。春天,条条山道、块块坡地,都能看到桃花、杏花;夏时,到处都是一片片深绿、浅绿;不用说秋时风景更美,满目锦绣,绿的竹林,红的柿叶,黄的杏叶,层层叠叠,从山上错落有致的排到山下。一个个村庄全在树木的掩映之中,不是世外桃源,胜似世外桃源。

五龙山,没有大兽,却有狼、野猪、狐狸、山猫、猞狸、这等小兽。豹子有人说过有,可不曾有人见过。狼经常出没于山沟沟的柴草架里,昼伏夜出。黄昏时,独狼、雌雄狼会沿着避人的山道向山下奔去,一去会是几十里之远,鸡叫天明时,狼已吃得饱饱地,有的还在背上驮着一条半大不小的猪,或是一只死羊,刨一个土窝子,把猪羊埋进去,又用尾巴将土掩盖住,才悄然躲进柴草架里。

少年的我,,就离开了家乡,随家人去他乡谋生,五龙山我终是无缘登顶。

其实我知道的五龙山,真是太少了。五龙山也大小算关中名山。从秦时起,各朝庭里都对五龙山地另眼高看,因此五龙山顶上,庙宇广建,古柏遮天。极顶之处,唐代建有秦始皇观基浮图(佛塔),及伏毒寺,塔上有唐朝上元年间华州刺史乔师望书写的《小(少)华山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宋代,曾建有玄天上帝庙。可见,从唐代时,五龙山已是关中名山,避暑胜地。每临三伏盛夏之时,京城长安的达官贵人,虽不能去临潼那样的帝王游苑,却可以让车马多行点路,来华州五龙山游山避暑,那情景可能更好。那时华州人口稠密,街市繁华,城乡相接。北临渭水,不缺鱼虾,南靠山地,不少山珍,是个享乐的好所在。山上有跑马场,有灵官洞,有唐朝王室驸马郭爱墓,可供游人观光、瞻仰、凭吊的古文物景观确是不少。

被称为“圣山”的华州五龙山

我家住五龙山下,我们的亲朋故旧也大都生活在五龙山下,过世的先祖们也葬于五龙山下,我们的血肉之躯有着五龙山水土的精气、潜质。无论我们的足迹走到那里,我们的子孙移民居住那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灵魂中的五龙山。毫无疑问,那是我们心中的圣山。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五龙山。作为一个山民的子孙,我在心灵深处默默地对圣山顶礼膜拜。我相信,随着华州经济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事业,我的家乡更美,五龙山更壮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