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李云胜 文 庄道龙 摄

在合肥环城南路与金寨路交口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起伏的山丘上绿树掩映着别致的别墅小楼。在合肥人的心目中,那里可是省城的国宾馆,从古至今,留下了几多故事。

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说稻香楼是合肥老城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大概不会有人表示异议。从龚鼎孠始建稻香楼算起,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那一带就是古庐州的西山景区,那里西北接黑池坝景区,三面环水,中部地势高耸起伏,曲折蜿蜒,占尽庐州城风光绝佳处,自然景色异常优美。其东北临雨花塘,其南傍稻香湖;湖塘之上,碧波荡漾,常年野鸟飞翔,鱼翔浅底;蓝天飞云,浮动于银光水面。西山沟壑丛林浓密,树木苍翠,竹影扶疏,郁郁葱葱;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鹭,觅食时盘旋于西山上空,犹如天女洒落下漫天飞花。极目远眺,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画面尽收于眼底。

稻香楼东临西山公园,北接黑池坝景区,三面环水,自然景色优美。它的存在的确有年头了,《嘉庆·合肥县志》上面记载:“稻香楼:在德胜门外西偏,龚鼎孠建,今旧基尚存。”清楚地交代了稻香楼是何人于何时所建。稻香楼的主人龚鼎孠,字季绪,顺治岁贡,官至浙江临安训导、署仙居知县。退归后,“筑墅城南”,在合肥建稻香、水明二楼。其中稻香楼“汀畦飘渺,仿佛蓬莱”,逐渐成为合肥墨客骚人游览的名胜佳境,人们登楼凭栏,悦目赏景,吟诗作画,阅尽风景无限,留下来《稻香楼诗集》,至今,北京首都图书馆仍然保存着该诗集的孤本。

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当年,龚鼎孠所建的稻香楼位于合肥城西南角护城河中的小岛上,有浮桥与城内相连,岛内有镜亭、蕉窗、竹坞、复道等景点,登楼远眺,景色分外绚丽。合肥籍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及其子李孚青曾入住稻香楼;新安画派大师石涛和尚和庐州知府张见昌等也曾在稻香楼诗酒流连数日。稻香楼历风雨百年,乾隆之后才逐渐衰败,至嘉庆仅存残基。后人凭吊时曾赋诗纪念:

惨淡郊原落日黄,

一声秋笛下牛羊。

高楼不见人危倚,

依旧西风送稻香。

不闻荷香闻稻香

稻香楼的风光吸引了当时合肥才子佳人以及慕名而来的达官贵人,更因了龚鼎孠的哥哥龚鼎孳和如夫人顾眉的爱情故事而添了几分风情。

龚鼎孳(1615-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在文学史上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进士,崇祯十二年任兵部给事中,赴京途中,结识南京名妓顾眉,携其进京,后娶为如夫人。龚鼎孳先后侍奉明廷、李自成和满清,最后官至礼部尚书。口碑上虽颇有微词,但才华和风流韵事却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称赞。

顾眉(1619-1664年),字眉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秦淮名妓,后为崇祯进士龚鼎孳(字孝升)宠妾,改姓徐,号善财君、梅生,时称横波夫人。她才貌双全,精诗擅画,通晓音律。尤以撇笔画墨兰为人称绝,与以画兰著称的马守真难分伯仲。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称其:“工墨兰,独出己意,不袭前人法。”古代女画家无论闺阁还是妓家,她们的画不为人所重,其原因之一是她们在创作上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顾眉画兰能不袭前人之法,实属难得。

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顾媚得龚鼎孳宠爱20余年,才艺上他们甚可比肩。据说,龚鼎孳曾数次携顾眉回合肥,当时就下榻在其弟修建的稻香楼。在那里,他们夫妻二人经常邀请地方文儒到稻香楼饮酒作诗,泼墨写意,互有唱和。家乡人向龚鼎孳求字,向顾媚索画,龚鼎孳有时还让顾媚代笔。龚鼎孳曾有诗云:

雨过城荫碧淑长,画龙彩鹢斗芳塘。

使君心似冰壶月,不闻荷香闻稻香。

千村花柳映凫鸥,府主清廉岁有秋。

租吏缓来兵甲远,野夫真卧稻香楼。

许自俊在为《稻香楼诗集》作序时称稻香楼为“司马之园”,因龚鼎孳官至兵部尚书,就用其别称大司马称呼稻香楼,可见龚鼎孳对稻香楼的影响。

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真的是一边楼台塌,一边朱楼起,这么曼妙的名字怎可永远与荒凉作伴。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稻香楼一带重新规划并加以绿化美化,在稻香楼遗址重起楼台5座,区域面积670余亩,仍沿用旧名,为稻香楼饭店,后改称稻香楼宾馆,80年代又新建庐阳饭店。它东临西山公园,北接黑池坝风景区,三面环水,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而今稻香楼红楼盈宇,树木苍郁,竹影扶疏,百鸟乐栖,景色优雅,已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接待场所。

 50多年来,稻香楼宾馆曾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彭真、万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乔石、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合肥视察时,就下榻在那里。很多贵宾在稻香楼留下墨宝,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下榻稻香楼时挥毫题词:“花香鸟语稻香楼,优质服务争一流”;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更是为稻香楼的风景所陶醉,欣然命笔:

潋滟明湖傍小丘,

豪华优雅稻香楼,

市廛咫尺尘嚣远,

似此仙居何处求。

曾留下秦淮名妓足迹,如今是安徽“国宾馆”

最让人难忘的是1958年9月18日、10月28日,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合肥,皆在稻香楼西苑下榻。毛主席第一次下榻稻香楼时,当时条件简陋,为迎接主席,稻香楼饭店紧急建造三大间红砖青瓦的平房,取名西苑,内有新打的木板床和办公桌,还特备了光绪《安徽通志》和嘉庆《合肥县志》及二十四史等古书典籍,供毛泽东翻阅查考。毛主席在稻香楼下榻期间,不仅为“安徽大学”命名和题词,还对当时的安徽省会为合肥与芜湖摇摆不定一锤定音。9月16日深夜,毛泽东与曾希圣告辞后,在西苑展挥毫,连写四张“安徽大学”,并致信曾希圣说:“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省会)” ,从而确定了合肥市为安徽省会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