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说到苗族,大家想到的是贵州,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许多游客被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吸引来这里旅游,这里也有形形色色的苗寨,比较出名的是西江千户苗寨。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西江千户苗寨,而是一个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的地方——朗德上寨。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上寨,距离西江千户苗寨仅20公里,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因此而得名。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寨上,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寨子对面有养流坡,坡腰有8亩许平地和一长150米的赛马跑道。每年农历三月马日,雷山、凯里、麻江、丹寨四县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举行爬坡活动,对歌,赛马,盛极时达万余人。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村寨背山面水,古木参天,游人光临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接待方式十分特别,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唱起动人的敬酒歌,向客人敬献醇香的拦路酒,以"阻拦"客人进寨的特殊方式迎接客人,拦路少则三道,最后多达十二道,进了寨门,首先要到铜鼓坪上跳舞,先是节奏慢的"踩铜鼓",后则是节奏明快"青年芦笙舞",来此观光的游客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起来。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加原生态,这座苗寨是享誉海内外的“芦笙之乡”

郎德上寨开发较早,2008年更因奥运圣火经过于此而风光一时,但随着蓉夏高速的通车,西江千户苗寨的风头已远远超过郎德上寨,郎德上寨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并且寨子里并没有被过度开发。对于向往清静的朋友来说,郎德上寨是比西江更好的选择,并且适合多住几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