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谷歌回歸對中國用戶沒什麼用

近日,據 The Intercept 報道,谷歌想在中國推出一款可供審查的搜索引擎,將有關人權、民主、宗教以及和平抗議相關的網站和關鍵詞加入到黑名單。一時之間,谷歌迴歸中國的傳言四起。8月2日,從相關權威渠道獲悉,谷歌搜索不會迴歸國內。有媒體就此事採訪了國內相關部門,得到的反饋是未聽說過谷歌迴歸一事。

8年前,谷歌因不願接受相關監管要求關閉了其中國搜索引擎 google.cn。如今,這家曾經高調的宣稱” don‘t be evil”的美國科技巨頭現在放出消息表示將以配合審查,並接受“閹割”的方式,重返中國大陸這個世界上最大用戶量的互聯網市場。在人工智能成為戰略要地的趨勢下,任何一家國際科技巨頭顯然都不願缺失中國市場中龐大的用戶數據。

近年來,谷歌試圖迴歸中國的野心一直不減。去年,谷歌在北京設立了一家人工智能中心,並開通了TensorFlow微信公眾號,藉此在中國保持存在感和影響力。前段時間,谷歌高調投資京東、推出AI微信小程序遊戲“猜畫小歌”等,動作頻頻,曲線探路中國市場的意圖極為明顯。

但是,中國可不是一個谷歌想走就走想來就來的市場。谷歌若要回中國市場需要滿足第一條件就是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際合作局長祁小夏此前曾表示:針對如果谷歌和Facebook想在中國運作和營運,爭取中國7.51億名網絡使用者,中方對此表示歡迎,但必須接受中國的法律監管,也不可做任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事,這是中國的底線。而曾經因監管問題退出的谷歌,能否老老實實的接受監管,讓人不禁打一個問號。

除了監管層面的重重困難,面對谷歌迴歸的消息,中國用戶似乎也並不買賬。網友表示,“閹割”版的谷歌回來也沒什麼用。“真愛粉”們更喜歡掛上VPN用原版谷歌,而低頭妥協的谷歌和國內搜索引擎並無差別。《紐約時報》發文稱,谷歌此番迴歸如果不能和百度的服務有所區別,那對網友其實沒什麼用。中文搜索百度顯然比谷歌更符合中國用戶的搜索習慣。況且時隔8年,當初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長成巨頭,谷歌迴歸,對於政策、文化、監管和市場環境的水土不服,更可能令其淪為雞肋,甚至未必能對抗本土小型搜索引擎。

不過,谷歌想必也明白其在中國市場的情況,迴歸中國更像是一套輕車熟路的炒作慣例,“月經帖“不斷,卻一直未有實際動作,“迴歸中國”已成“狼來了”的故事。此次再次釋放回歸中國市場的信號,也馬上被有關部門證實報道不實。

業內人士分析,谷歌冒著被打臉的風險給自己加戲,估計也是受營收壓力,希望以此來刺激資本市場。畢竟,谷歌剛剛在歐盟承受了天價罰單,而傳統業務缺乏新動力、及與軍方的合作等連續負面消息,也折損了其品牌及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