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區塊鏈是一項技術,能夠實現權力和信息的分散,中央機構將不再掌握控制權。在區塊鏈行業,很多人都為這項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文就列舉出了幾位在區塊鏈領域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Brian Behlendorf

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早在進入區塊鏈領域之前,Brian Behlendorf就已經是技術領域的名人了。上世紀90年代,他創辦了一家公司,並且率先開始建設網站。如今,依然有很多網絡服務器在使用他研發的Apache軟件。

他在開源軟件方面的建樹驅使他對其它文化也產生了興趣。2016年,他加入了Linux基金會,開始主導一個非盈利的項目——超級賬本(Hyperledger)旨在創建一個人人都能用的標準化區塊鏈軟件。

這個項目最初的發起者是IBM。而45歲的Behlendorf則吸引了更多的知名人士和企業,讓大型集團和政府對區塊鏈的興趣集中在超級賬本。超級賬本目前正在審查多個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但其最知名的產品就是Fabric,沃爾瑪和美國疾控中心都在用這個產品。

與此同時,在走向主流之後,Behlendorf還希望能夠確保這項技術開源的靈魂。

Daniel Larimer

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Daniel Larimer(BM)的自由主義理念驅使他在比特幣誕生早期就進入了這個行業。但這位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卻因為研發了各種新型加密貨幣而聞名,並且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與比特幣相比,這些加密貨幣通常都有更多功能。

一切都從一家交易所開始,當時他希望交易比特幣能夠變得更方便,接著他就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貨幣比特股(BitShares)。之後他離開了這個項目,轉而創立了Steemit,一種帶有原生代幣的新型社交網絡。

直到今天,Steemit依然在正常運作。但BM最大的成功就是他最新的作品Block.one及數字代幣EOS,其目標是成為以太坊的競爭者。35歲的BM在Block.one擔任首席技術官。EOS這個項目募集到了40多億美元。

近段時間EOS主網的上線因為技術問題遭到了拖延,再加上BM曾多次中途離開自己項目的前科,讓EOS遭到了質疑。不過,如果不再出現別的問題,BM和Block.one就能有足夠的資金讓EOS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Vitalik Buterin

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在加密貨幣領域,除了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之外,沒有人比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更具辨識度。在大學輟學以後,Buterin初步構思了以太坊這個概念,當時他只有19歲,幾乎沒有人認為他的想法能夠轉變為現實。

而如今,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了比特幣之後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除此之外,以太坊還為區塊鏈開闢了未來的發展防線——一種新型且共享的全球性計算網絡。正是因為這一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在以太坊網絡上搭建應用。

這個系統存在不少漏洞,而且為作惡者提供了便利。不過,Buterin的作品也吸引了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爭相創造自己的以太坊。很多競爭者都希望研發新的系統以改進以太坊的基礎概念,但buterin的能言善辯依然讓以太坊在這場比賽中保持領先地位。

吳忌寒

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32歲的吳忌寒畢業於北京大學,他可能是最不可能上榜的人。他的公司比特大陸製造的及其能夠進行大量的計算用於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挖礦。

由於其靠近中國的計算機制造中心,比特大陸的礦機效率更高,而且與其它競爭者相比盈利也更多。如今,很多人都認為75%的比特幣礦機以及大量的加密貨幣礦機都出自比特大陸。這似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只有獲取足夠的算力才能夠對比特幣的升級進行投票。

在比特幣擴容之爭中,吳忌寒更是被推向了話題中心。這一系列爭吵以及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都沒有阻止吳忌寒將比特大陸打造成業內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同時它也是大部分加密貨幣背後龐大的計算機網絡。

吳忌寒和BM紛紛上榜,《紐約時報》說這些人掀起了區塊鏈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