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蘋果手機賣不出去怪中國人沒錢 就連英媒都“笑了”

這兩天,美國蘋果公司成為了不少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蘋果公司的老闆蒂姆·庫克再次下調了公司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截止2018年12月29日的三個月)的營收預期,從原來的至少890億美元下調到了840億美元。

這一數據也令很多美國的投資人感到失望。根據英國BBC的報道,這意味著蘋果公司的營收不僅同比將下降5%,而且也將是2016年以來蘋果首次在這個傳統的優勢季度出現營收下滑。而美國《紐約時報》更宣稱這是蘋果公司過去16年裡首度下調自己的營收預期。

但奇怪的是,在這家美國媒體看來,蘋果手機之所以賣不出去的根本原因,居然是中國人沒錢了……

那麼,《紐約時報》這番奇怪的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呢?

原來,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最近給公司的投資人寫了一封信,解釋了公司為何會下調2019財年第一財季營預期的原因。他的核心觀點是:此次下調是因為中國的經濟下行超過預期和貿易戰,害得蘋果手機iPhone的銷量大減。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他還特意強調其他蘋果的產品整體上都在增長,唯獨iPhone在大中華地區的跌得最猛,而且超過預期,並表示這是導致公司營收預期下調最根本的原因。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可除了把責任怪給這些經濟原因,庫克並沒有從產品本身的角度去解釋為啥他的iPhone在中國會越發沒人買,僅輕描淡寫地提到了新產品發佈的檔期不好,供應緊張以及電池替換服務等很次要的原因……

結果,他的這番言論也立刻給了美國《紐約時報》進一步炒作和誇大的素材。該報就直接在報道中宣稱,蘋果手機在中國賣不出去這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再次證明了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問題”。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圖為《紐約時報》的報道)

不僅如此,為了證明“不買蘋果手機等於中國經濟要完,等於中國人沒錢了”的這個邏輯,《紐約時報》還採訪了國外知名金融公司“穆迪分析”的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此人則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蘋果是行業領頭者,每個人都會買蘋果手機,所以如果沒人買蘋果手機了,就說明大家的經濟情況都很不好了”。

在中國的微博上,一個認證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的大V也似乎在配合炒作這一奇葩的邏輯,不斷地在她的帖子中暗示“不用蘋果手機就是消費降級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這裡耿直哥要先說一句,中國經濟下行這件事是無需迴避的,社會上有很多展現我們經濟遇到困難的信號和例子。在過去的2018年裡,我國多個政府部門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已經頻頻出招,可我們還不得不面對美國悍然對我們發動的貿易戰行為帶來的進一步下行壓力。這一情況自然也會影響到中國手機市場【整體】的銷售勢頭。

但單獨把中國人買不買蘋果手機說成是判斷中國經濟走向的風向標,就非常沒見識了。因為這個邏輯無法解釋為何當買iPhone的人越來越少的時候,價格同樣並不便宜的華為手機卻在2018年迎來了很不錯的銷售增長勢頭。更不用說性價比越來越好的小米等其他國產手機,也都在2018年裡進一步鞏固乃至提升了自己的中國以及世界市場份額。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所以,就連英國媒體都覺得“蘋果手機賣不出去是中國人的鍋”這個邏輯非常搞笑。英國BBC就在他們的標題中打出了蘋果把預期下調的責任“怪”給中國這樣的標題(Apple blames China….)。

英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Register”更是諷刺地調侃說:蘋果的老闆庫克似乎並沒有覺得新款iphone那離譜的價格有啥問題,反而把責任都推到了中國人民的頭上。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其實,如果一個記者真想了解蘋果手機為啥在中國買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看看中國網友的吐槽就能大概知道方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不少中國以及國外的手機業內分析文章也都一致指出,競爭對手強有力的挑戰,過高的定價和新機型差強人意的“創新”,都是導致蘋果如今銷量預期下降幾個最主要的原因。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但《紐約時報》的記者們並沒有認真做好這些功課。他們的報道反而給人一種是拿了錢在給蘋果“洗地”的感覺。

最後,或許是為了平衡自己新聞報道中的“不買蘋果就是中國人沒錢”的可笑邏輯,《紐約時報》的評論版之後又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委婉地指出蘋果確實需要儘快找下一個創新點,不能再只啃老本了……

纽约时报:苹果手机卖不出去怪中国人没钱 就连英媒都“笑了”

哦,原來你們也知道問題在哪兒啊……

延伸閱讀:

蘋果股價暴跌近10% 近20家投行下調其目標股價

據外媒報道,受蘋果週三發佈業績預警,下調截至2018年12月末的第一財季營收預期的影響,該公司股價在週四常規交易中暴跌近10%,創出自2013年1月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同時還創出自2017年7月以來的新低。

蘋果股價在去年10月初曾創出233.47美元的歷史新高,當時的市值達到1.12萬億美元。至週四收盤時,蘋果股價降至142.19美元,市值降至6747億美元,累計跌幅達到39%,市值蒸發4453億美元,超過Facebook當前3786億美元的市值。在過去的12個月中,蘋果股價累計下滑了17%。蘋果蒸發的市值是富國銀行的兩倍多,是麥當勞的三倍多,是零售業巨頭Costco的五倍多,是美國軍火巨頭雷神的十倍多。

因為蘋果市值的持續暴跌,該公司的市值已先後被微軟、亞馬遜超越。本週四,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又超越蘋果,蘋果淪為全球第四大市值公司。按照週四的收盤價計算,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的市值分別為7477億美元、7336億美元和7066億美元。

蘋果股價的大跌,令包括“股神”沃倫·巴菲特在內的股東損失慘重。據專業機構FactSet的數據,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2.525億股蘋果股票。按照週三收盤時的股價計算,這些股票市值為398.7億美元。也就是說,伯克希爾·哈撒韋因持有蘋果股票在週四損失了近40億美元。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週三發佈致投資人的信,調低了該公司截至12月末的第一財季營收預期。這也是蘋果近20年來首次調低營收預期。庫克在這封信中,把蘋果營收預期從89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下調至840億美元;毛利率從38%至38.5%,下調至38%左右。庫克稱,諸多因素造成公司營收不及預期,包括中國市場銷售不佳、iPhone銷售低於預期等。此外,其他國家新iPhone的升級“並未像該公司想象的那麼強烈。”

蘋果發佈業績預警事實上早已徵兆。因為該公司去年發佈的新手機因為缺乏創新,加上大幅漲價導致銷售出現低迷,拖累了上游供應鏈。在週四亞洲證券市場交易時間段,包括LG Innotek、SK海力士、三星SDI、三星電機、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等中韓多家蘋果供應商股價集體下跌。

去年年底,多家蘋果供應商已下調了業績預期,其中包括iPhone屏幕供應商Japan Display、Face ID 3D傳感器供應商Lumentum、RF芯片供應商Qorvo和環境光傳感器供應商AMS等。此前還有消息稱,蘋果在去年年底已通知各大代工廠不要增加智能手機的產能,另外富士康原定用60條生產線代工蘋果手機,但是至啟用了45條。這意味著富士康每天要少生產大約10萬部iPhone XR,與最初的樂觀預期低20%至25%。整體而言,iPhone XR和iPhone XS Max的訂單量被削減了20%至30%。與此同時,蘋果將上一代產品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訂單量提高了20%至25%。

在蘋果供應鏈廠商紛紛下調業績預期,以及該公司的財務數據結構進行調整之後,投資人一直在等待著蘋果承認事實。蘋果在去年11月稱,主要產品線將不再按照單個業務披露銷售數據和營收情況。此外,蘋果在官網上對其折扣計劃進行了不同尋常的突出宣傳,希望通過以舊換新促進銷量。

庫克週三把蘋果遇到的問題歸咎於中國需求的下滑,以及一些導致發達市場iPhone升級週期延長的其他原因。然而,庫克的一些解釋–包括美國運營商停止手機補貼以及更換電池的成本降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分析師並不買賬,認為它在試圖分散對蘋果更深層問題的注意力。“我不認可這些解釋,這些問題已經持續一年了,”投行Loup Ventures的分析師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他和其他分析師指出了更緊迫的問題,這些問題似乎揭示了iPhone命運的轉折點,並暗示銷量不會迅速反彈。

許多分析師指出,去年秋季的提價是iPhone銷售令人失望的主要原因。蒙斯特表示,蘋果手機的加權平均價格上漲了23%,原因是該公司從以較低價格銷售老款手機的舊做法,轉向了推出一系列新機型。蘋果通過提高價格來抵消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的策略一直都很有效。但是,儘管用戶認為iPhone X提供了與其高定價相匹配的技術飛躍,但蘋果無法在最新的iPhone XS和XR機型上覆制如此巨大的性能躍升。

對於蘋果發佈業績預警一事,“新債王”–DoubleLine Capital首席執行官傑弗裡·貢德拉奇(Jeffrey Gundlach)週三曾發表評論稱,蘋果出乎市場意料的發佈業績預警,“正是在熊市中會發生的事情”。貢德拉奇認為,美股真的已經進入熊市。

蘋果發佈業績預警引發了市場轟動,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近20家投行紛紛下調蘋果目標股價。其中:

1. 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36美元調低至211美元,繼續維持其股票“增持”評級;

2. 高盛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2美元調低至140美元,繼續維持其股票“中性”評級;

3. 花旗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00美元調低至170美元;

4. 摩根大通(J.P. Morgan)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66美元調低至228美元;

5. 瑞銀(UBS)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10美元調低至180美元,繼續維持其股票“買入”評級;

6. 投資銀行富瑞(Jefferies)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25美元調低至160美元,將其股票評級降至“持有”;

7. 美國投行Bernstein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10美元調低至160美元。

8. 美銀美林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20美元調低至195美元;

9. 麥格里銀行(Macquarie)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8美元調低至149美元,將其股票評級降至“中性”;

10. 投行Needham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00美元調低至180美元;

11. 投行Wedbush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75美元調低至200美元;

12. BMO Capital Markets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13美元調低至153美元;

13. 投行派傑(Piper Jaffray)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22美元調低至187美元;

14.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10美元調低至160美元;

15. 野村極訊(Nomura Instinet)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5美元調低至175美元;

16. 投行Canaccord Genuity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25美元調低至190美元;

17. 投行Baird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30美元調低至185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