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中国有四大沙地,但在不远的未来,这个“四”将被改为“三”,因为毛乌素沙漠马上就要被消灭了!中国人再次造就了绿色奇迹!

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光明日报》称,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它是人类贪欲的儿子,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其大部在鄂尔多斯草原,并沙蚀陕西、宁夏一些邻近地区。名城古镇陕北榆林,历史上曾被毛乌素沙漠逼得“三迁”。近43000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在现在的鄂尔多斯市域内有35000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也称之为鄂尔多斯沙漠。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谷歌地图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据了解,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

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陕西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这里诞生了无数植树英雄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从“公社”时代的“劳模”,到个人承包沙地时代的企业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重读他们的故事,我们就能找到荒漠变绿洲的密码所在——

宝日勒岱,1938年出生于乌审召一个贫苦牧民家庭。1957年,宝日勒岱看到邻居家的房屋被沙漠层层掩埋,于是她背来沙蒿密密麻麻地种在房后,没想到都成活了。打那时候起,她就领着乌审召人,一棵树一棵树地种植,硬是在沙漠中开出了一条绿色之路。1965年,宝日勒岱所在的乌审召公社治沙引起了全国关注,成为当时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被誉为“牧区大寨”。 2003年,宝日勒岱退休后,每年都回毛乌素沙漠种树。有一年,一些年轻人看到宝日勒岱在种树,很好奇地互相谈论说:“这个老太太是不是有病啊?这么老了还来植树。”宝日勒岱当即回答说:“是啊,我是得病了,得了职业病,栽树就是我的职业病。”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殷玉珍,一名毛乌素沙漠中的农家女。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嫁到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方圆几十公里除了他们的家,就剩下茫茫无际的沙漠了。殷玉珍清楚记得,过门的第40天,才看见一个人从她的家经过。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荒漠,她咬牙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一年后,殷玉珍用打工挣的钱换回了600棵树苗,一场持久的人沙战斗开始了。 没有钱买树苗,丈夫就到外面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刚栽下的树苗被风沙吞噬了,再栽,再吞,再栽……这一过就是二三十年,殷玉珍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用在了种树上,7万多亩荒凉的沙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984年,为筹集治沙买树苗的钱,石光银把全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1头骡子卖掉,又东拼西凑,一共筹到了12万元全部投入治沙。两年下来,欠下一屁股债不说,治沙还以失败告终。那会别人给他起外号叫“石灰锤”,石光银就给他们说“你们不干,我一个也是干,砸锅卖铁,非把这件事情干成不行”。 栽树、浇树、管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连续30多个年头,石光银把心血都洒在了这片沙地上。更可贵的是,他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25万亩黄沙变绿洲,农作物不再受风沙的侵害,老百姓的穷根也被拔掉了。

……

毛乌素的涅槃重生中,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半个多世纪的寒来暑往,见证了他们的伟大付出,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事实雄辩地证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生态退化的进程是可逆的,只要人不负大自然,大自然定不负人。


陕西全省森林覆盖率有28.8%提高到31%。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又一个“塞罕坝”!中国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沙漠变绿洲这一“不可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从塞罕坝到毛乌素,我们为无数治沙英雄点赞,更为这背后涌动的中国精神感动。靠着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我们让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可见,只要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向往的绿色中国。让我们发扬治沙英雄们的宝贵精神,一个更美的中国必将加速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