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生态振兴的壮歌——致敬《最美的青春》

近日正在热播的央视1套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绿色生态振兴、人才技术振兴和长效产业振兴之路的最美样板和壮歌。故事以几代塞罕坝人50余年与沙漠作斗争、终于在不毛之地为祖国成功造出上百万亩森林绿洲的世界奇迹为原型,剧中主人公的奋斗、付出、泪水和欢笑,他们的精神、意志、信念和收获,他们的坚持、奉献、爱情和生活,他们的青春、美丽、责任和价值,无一不为我们由衷的称道和佩服,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的同时,沉思良久,热血沸腾,获得启发和教益。

为生态的振兴,最美的青春是把壮志豪情从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延伸到远方。只要心不是沙漠,棵棵小树成绿洲。向着梦想去冲锋,红旗迎风占山头。在坝上坚守了整整三年的技术员冯程前三年没有种活一棵树,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没有懈怠、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执着,跟那八位心怀理想、饱含激情、离开爹娘、离开家乡、走进沙漠、坚守岗位、植树造林的青年男女大学生一起,“咬定沙漠”反复培育、反复栽种、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反复总结。他们认一个死理——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而塞罕坝的林场就是保护心脏的最好最稳的堡垒和厚实坚固的城墙。他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能在这片自己深深热爱着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他们初到塞罕坝时看到的那颗上百年的参天古树那样,茫茫沙漠中顽强挺立,只要信念不倒,决心不倒,梦想不泯,生命不屈,脚步不停,就能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看到前景,看到力量,看到远方。

为生态的振兴,最美的青春是把责任使命记在心中握在手中扛在肩上。把责任使命记在心中,这是不竭动力的源泉。把时代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是把树的命运和人的命运紧紧握在手中的前提。科学是严谨的,判断是严谨的,实验是严谨的,实践也是严谨的。严谨才是最能经得住考验的素质,它包含了工匠的精神、精细的态度、执着的信念。在干旱无雨、条件艰苦的沙漠上,苗育不育,树种不种、活不活、死不死、长不长、护不护,风吹不吹,沙盖不盖,每一个环节的结果呈现是那么的显而易见,而每一个结果的背后却包含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付出、多少的艰辛、多少的失败和多少的悲喜。外国专家来考察时“坝上不适合种树、不可能种出树”的断言之所以能不攻自破,源于一代代勇敢开拓者在此无悔坚持、艰苦奋斗、追梦圆梦、奉献青春,源于一代代不懈奋斗者在此心怀梦想、坚定意志、付诸实践、苦干实干,源于一代代无私奉献者在此相信科学、奉献青春、甘于奉献、作出牺牲。

为生态的振兴,最美的青春是把战胜困难作为一种挑战一种锻炼一种传承和一种成长。看了电视剧,随着镜头的推进和转换,随着情节的递进和结果的呈现,一幅幅记忆犹新、涤荡心灵的画面在我们眼前挥之不去:他们要战胜瞪着绿眼睛的饥饿的恶狼,要战胜沙漠极热极寒不可捉摸的气候,要克服恐惧的心理战胜艰苦的生存条件,要战胜恶劣的环境和随时可能懈怠退缩的意志,要战胜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的负面情绪,要战胜离家千里不见亲人的痛苦并适应水土和饮食,战胜难挨的等待、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孤独,像爱护孩子一样呵护每一棵树苗,和当地群众亲人般和睦相处……为了让茫茫沙漠早日披上绿装,他们把战胜困难作为一种挑战、一种锻炼、一种传承和一种成长。

向在塞罕坝为祖国和人民献出最美青春、绣出生态画卷、筑起绿色屏障、造出人间奇迹、实现最美价值的顽强斗士致敬!向谱写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人定胜天”美丽诗篇的所有规划设计者、林业工作者、技术指导者致敬!向自始至终在塞罕坝林场值班值守者、护树护林者、后勤服务者、巡逻管理者、环境保护者致敬!向《最美的青春》的创作者、扮演者以及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和扎实行动起来者致敬!

塞罕坝半个多世纪流动的精灵和编织的景观,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在荧屏内外留下的震撼,给我们启示了创业建功的思考,竖起了立德树人的丰碑,扬起了攻坚克难的旗帜,聚起了不屈精神的榜样,展示了最美的生态、最美的画卷、最美的色彩,唱响了最美的生命、最美的价值和最美的青春之壮歌!(遵义市播州区西坪镇党政办 陈朝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