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鄉的?

你是什麼時候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鄉的?

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去過大城市,甚至國外。一直覺得懷念自己的老家,生自己養自己的家鄉。可是回去之後,經過了哪些深入瞭解,經歷了哪些切膚之痛,體驗了什麼刻骨銘心,接觸了什麼難以忘懷之後,才下定決心這輩子再也不回生你養你的(三四線城市、農村)居住了呢?

西安網友 一凡居士

老家這個東西

只能人在外地時懷念

不能真的回去

例如走親戚,花錢買東西是小事。關鍵是價值觀,為什麼還不結婚啊?為什麼還不生孩子啊?現在掙多少錢啊?其實我也明白,這些親戚半輩子不見一次,也只能問問這些場面話,可能也沒什麼惡意。但還是會很煩。懶得解釋。不知道背的地方什麼樣,我老家是這樣,你如果有買房買車這種物質類的理想,他們覺得很好。你要是精神上的理想,他們覺得你有病。

總之,總有毫不相干的人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而你還要陪笑臉

山東網友 享受孤獨

當你發現你平時慈眉善目的親戚開始鼓吹笑貧不笑娼的價值觀時。我覺得絕大部分農村姑娘是艱難的一生。出生就在拼生下來的概率,然後生下來後拼存活率,在哥哥弟弟與自己誰讀書中從來不已成績為衡量標準,結了婚生了娃,脫離了原生家庭,又開始新一輪與丈夫家庭親戚各種落後價值觀的拼搏,生了個女孩的簡直要更難一倍。與此同時,她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兼顧家庭和事業。她們不敢放棄家庭,因為她們不願她們的孩子重蹈覆轍,為母則剛,她們更不敢拋棄事業,因為多少人看來她們在伸手乞討。小城市或者老家最可怕的是鼓吹女人過著少奶奶的生活,一方面又絕對不允許自己看到的女人過上少奶奶的生活。你若衣錦還鄉,他們畏懼你,背後中傷詆譭你,你若返璞歸真,他們踩踏你教訓你。往往這樣做的人,是離你最親最近的。所以即使存款微弱,房價高攀,似乎留在大城市也是一種無有退路的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是兒時放牛的記憶啦,就讓它過去吧。

你是什麼時候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鄉的?

貴州網友 醉清風

姐姐的女兒被表弟的女朋友逗著玩,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孩子哭得起勁,她笑得前仰後合。我以為這種傻×問題已經過時20年了,沒想到90後還在以此逗孩子。於是,我跟外甥女說,你的媽媽會永遠愛你的,誰再騙你你就說誰是傻瓜。後來,大概是表弟的女朋友又逗她了,被說了傻瓜,後來我被供出來了。後來,反正我今年不回家了。

還有幾句長輩經典語錄,會不會有人一句也沒聽過?

1、娃娃,你做人不行,我是為你好才和你說的。

2、現在的娃娃(特指晚輩)就是嬌氣的不行,我們當年那麼苦不也過來了。

3、懸得很呀,和小娃娃開個玩笑而已,還能傷害到她?哪兒那麼多心理陰影。

4、你不就多看了些書嘛,就開始看不起我們沒讀過書的人了。

5、考公務員、嫁公務員。

6、你看誰誰家的孩子都咋了咋了咋了……

四川網友 青城居士

十七歲的時候,我喜歡看書,我哥在過年那天當著全家人的面把我的書撕的粉碎,大罵我看書有什麼用。十八歲的時候,我學會了上網看外面的世界,雖然只是一個月去一次網吧,但還是被我爸和我哥打了兩頓。我們村有個青年,是我朋友的哥哥,他喜歡用毛筆字抄佛經,後來被人看見,都說他是神經病,導致他一直找不到老婆,直到三十五六才結婚。我哥們去年離了婚,村子裡風言風語,有說他喝酒的,也有說賭博的,還有說吸毒打女人的,我哥們哭笑不得,找了個新女朋友,人家找人一打聽,全部是哥們的壞話,沒倆月黃了。哥們只能長期出差,伺機找外地媳婦最重要的是,去年我有了女兒,非常高興,老婆一家也很高興,但是當我打電話告訴我爸的時候,我爸聽說是個女孩,嘆了口氣說“生個什麼算什麼吧”,我差點沒氣死。如果回老家,等於害了我女兒在老家那種地方,只有悶頭活著,一旦有不同於他人的地方就會被當做異類,成為眾矢之的,別人看你的眼光都充滿嘲笑,活的極其壓抑

你是什麼時候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鄉的?

雲南網友 偏執狂

我那富裕而又落後的家鄉啊,已經容不下我了。他們的每句話,爭論的不是事實,而是你是否服從對的,他們並不在乎對錯,只在乎“你聽不聽話”。一個混亂而又玄學的“社會地位”評價體系下,你只能被裹挾著不得動。他們的標準,並不考慮人的成長對的,他們在討論給子女介紹對象,第一看身高,第二看工作。在這個地方,你的職業入口,就決定了你的職業終點。至於你是否努力,十年後會有多大進步,他們不關心。他們還在省小錢,浪費時間買菜三五毛的差價很在意,卻不考慮這裡面的時間成本。如此種種,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現在有點理解魯迅筆下的“真的猛士”的意味了——你看著這麼多愚昧和落後,自己不僅不會被認同還會被斥責為“讀書讀傻了”。所以說,我裝作事不關己就好,不再回來就好。

包頭網友 天高雲闊

出生在包頭,一座經濟和環境都不錯的三線城市。小時候不喜歡同齡人的捉迷藏和打沙包,喜歡研究火車、公交、地名以及新華字典裡的各種漢字。為此,很長一段時間,被父母和同齡人都視為異類。我自己也慢慢以為這些“土氣”“怪異”的愛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只能像看黃片一樣自己偷偷快樂。自卑的陰影籠罩了我的整個童年。但是,到上海讀大學之後,先是接觸並融入了上海的公交迷群體,其後又認識了一位對我家鄉的地域文化比我還了解的上海同齡朋友,此後,更震撼的是認識了我的榜樣——一位興趣愛好領域與我小時候幾乎完全一樣,但在這些方面瞭解極其深入的來自廣州的同齡人。終於明白我的這些愛好既不低賤也不怪異,只是因為家鄉的環境缺少包容。從此,我就更想要生活在文化包容的大城市,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因為獨特的興趣而被別人嘲諷。

河北網友 謝煙客

什麼時候?無數個時候

親戚之間虛情假意,說人話不做人事,心胸狹窄,小雞肚腸,全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一點虧;

鄰居之間嫉妒恨,見不得別人好,巴不得別人家倒臺,說話酸溜溜;

一致認為早結婚早生孩子是正事,孩子才是炫耀的資本,有錢沒人那簡直可悲極了。

太多了,不想說了。

你是什麼時候發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鄉的?

湖北網友 你曉得

當在家因思想觀念導致比在陌生城市更孤單時;當親戚整天不屑得對我說,上學有啥用?都成書呆子時;當小縣城的人情世故更濃,讓我恐懼時;當僅僅以愛說話就是有本事的依據時;當我瞭解到原來可以有一種民主自由快樂的家庭氛圍時;當我知道大城市的孩子可以從小接觸多少自己感興趣的新鮮的東西時;為了我自己,為了我未來的孩子,我知道,故鄉只是個回憶留念的地方了。

當然人無法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家鄉,老司機們你們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