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院等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艾滋病预防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mmune protection of SIV challenge by PD-1 blockade during vaccination in rhesus monkeys 为题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广州生物院等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基于PD-1信号通路阻断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如火如荼,但其在传染病防控领域中的应用还未深入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被发现三十余年,如今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虽然药物疗法可控制艾滋病病情,但无法根治,病人需终生服药。对于控制和消除艾滋病疫情而言,研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被普遍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HIV/SIV特异性CD8+ T细胞在清除和控制HIV/SIV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若能够充分诱发出持久高水平的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将有助于控制和清除HIV/SIV对靶细胞的感染。研究人员利用猕猴/SIV感染模型,探索了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与PD-1抗体联合应用的免疫策略。结果表明在疫苗接种期间同时使用PD-1抗体可有效降低T细胞的功能性耗竭,并诱发出更有效、广谱和持久的杀伤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还可有效预防猴艾滋病毒SIVmac239的多次高剂量感染。该研究为研发有效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的策略。

广州生物院研究生潘恩祥、冯凤玲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凌和已加盟中山大学的孙彩军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计划、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的资助。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点击文字

即可浏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