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巧妙地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卞女俠


首先家長需要明確一點,什麼是“無理要求”?這個“無理”是家長的標準呢,還是和孩子共同商議的標準?另外,“巧妙的”拒絕,有時候不見得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意識不到這件事情已經觸及到爸爸媽媽的“底線”了,

下次還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甚至會提出更加“離譜”的要求,家長怎麼辦?再想出更高級更巧妙的方法嗎?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不是事情已經發生之後怎樣“拒絕”,而是事先和孩子制定規則。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要求“合理”與“不合理”是家長和孩子事先共同商議好的,然後就一起共同執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遇到沒有寫在“規則”裡的案例,那麼家長也可以繼續和孩子商討解決辦法。

要特別提出的是,拒絕的時候,家長不要帶著情緒,就事論事,平靜地跟孩子說“不”就好,孩子如果因此難過生氣,也要允許他有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但是並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隨隨便便改變規則,答應他的要求,否則,就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壹父母


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可以有以下三個方法:

1.延緩滿足孩子的需求

告訴孩子要等到特定的時間或者某一個時間待,才能滿足他的要求。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有很多無理的要求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喜歡的其他的事情或者其他的物品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通過故事或者繪本給孩子講道理

父母很直白給孩子講道理,可能孩子聽不進去或者無法接受。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寓言故事或者一些繪本,把想要表達的觀念和道理,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我是暉雪琳源,歡迎關注我的日常生活,每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共同成長。


暉雪琳源


該怎麼巧妙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接絕招!

第一式:肯定迂迴式

絕不說“不”,用“好的”、“可以”、“知道了”、“聽到了”等肯定詞彙回答。

直接拒絕太傷孩子心,而且有些家長說不出口。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有句名言--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前半句是說拒絕別人而沒有敵意和傷害,後半句說沒有威逼利誘的控制,只是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說“知道了”、“好的”、“可以”等肯定句,是在接納孩子一下想吃10個冰淇淋的心情。然後跟孩子說,我們可以1天吃1個,10天吃完。跟孩子說,“媽媽可以陪你玩,也想陪你玩,不過得等半小時,我們吃完晚飯後就可以。”


​​

第二式:幻想滿足式

用幻想的方式滿足孩子。記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面,維爾史密斯父子有個場景,他們沒地方可去,在地鐵廁所裡過夜,幻想他們在一個恐龍世界裡,悲慘的境遇被奇幻的想象力照耀了。

當孩子想吃冰淇淋,但是吃了容易著涼拉肚子。就可以用幻想式,讓孩子想象如果買了草莓蛋筒,第一口怎麼吃,直接吃,用勺子,配合餅乾一起?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象,如果是自己,該怎麼吃?

這樣的對話可以有,“寶貝,你猜怎麼著?媽媽會怎麼吃?”聲情並茂,興致勃勃。

很神奇,說著說著,越來越真,就跟吃了冰淇淋一樣滿足。孩子的想象力簡直了,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


第三式:轉移牽引式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牽引,就像乾坤大挪移,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不過要確保這個點是孩子感興趣的。

第四式:鎮定自若式

這是最厲害的一招,專門對付超難對付的小孩。首先,前三招看似都不管用,這時候要使用鎮定自若式。對小孩不疾不徐,鎮定自若,允許孩子完全發洩需求不能滿足的惡劣情緒,然後反覆操作前三式,融會貫通,行雲流水,直到爐火純青,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家長們,實踐出真知,歡迎與我一起探討交流育兒心經。

新書上市,歡迎購買

書名: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關鍵期

噹噹,京東商城有售




在路上的Nancy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已經有比較好的情緒自處能力,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很快(五分鐘之內)就可以調整好自己情緒。前些日子我受邀到幼兒園跟家長們分享孩子情緒管理的心得,這裡摘要兩點供大家參考:

一、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要求。冬天要穿短袖、睡覺前要吃糖、早上不願意上幼兒園......很多家長都遇見自己孩子提這樣的要求,不要因為這些要求看似無理就斷然拒絕。換一種方式問一下:你為什麼現在要吃糖?你知道吃糖會長蟲牙媽?不上幼兒園是因為害怕**老師或者小朋友嗎?用發問替代拒絕,可以讓孩子梳理一下自己提要求的原因,並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明確你的底線,比如“媽媽必須要上班不能在家陪你,所以你要去幼兒園”......孩子在分析自己心理的過程中會逐漸明白行為的界限在哪裡,進而會自己放棄“無理要求”。

二、不要把孩子的“後路”都堵死,適當給予孩子替代滿足。很多孩子在玩到很興奮的時候不願意結束,家長催促睡覺孩子就會哭著要求再玩一會兒;有的孩子在商場看見心愛的玩具會抱著不撒手要求帶回家......這些場景裡家長的說教和拒絕作用都不大,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玩耍和心愛的玩具上。家長可以說:我們現在上床玩個抱抱遊戲好不好?今天不買玩具我們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好不好?......當孩子執著於一件能夠帶給他高度滿足和愉悅的事情時,斷然拒絕會對親子關係造成傷害,逐步減少興奮讓孩子平和下來才是明智之舉。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自己帶孩子的媽媽,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溫柔的態度,堅定的拒絕。

不用發著脾氣跟孩子說,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分散到你打了他或者你吼了他。

我們應該就事論事。溫和的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很想要。但是不可以,因為…,媽媽很愛你,但不能接受你提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還是發脾氣。父母可以不再說話。給孩子留下發洩情緒和思考的時間。等孩子好點了,也不要再跟孩子講道理。直接過去抱抱他,這事就算過去了。

如果孩子一直髮脾氣,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先離開一會兒,告訴孩子:“媽媽先去陽臺待一會兒,等你好點了,我再回來。媽媽很尊重你,也希望你能尊重我。”

對待孩子的無禮要求,一定要非常的堅定,始終如一。否則,這次你心軟了。下次,他會覺得發脾氣是有用的,他會鬧到你妥協為止。

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反思什麼是無理要求,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的接納度不夠,是不是其實這個要求是可以被滿足的。如果可以,就儘量滿足孩子。被接納的孩子通常更會配合家長。

當我們用溫和的態度,我們就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的。用堅定的拒絕,讓孩子知道,他是需要有規矩的。對於孩子,一味的放縱是不好的。有規矩也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心心媽


既然孩子的要求被百分百認定為無理,就應該明確拒絕,表明立場:我愛你,並不代表規矩就可以隨意破壞。



孩子每一次無理要求的提出,都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同類事件的準則。當你在某一次無理要求中妥協,孩子就會記住了這次行為,以後類似的情況就會經常發生。所以,一定要將孩子的第一次無理要求扼殺在搖籃裡。



如果孩子真的很想得到某樣東西而無理取鬧,可以跟孩子約定,過生日或者兒童節的時候當作禮物送給他。告訴孩子,這是你們之間的小秘密,一起守護約定。



有時候孩子的無理要求也並非都是不好的。總有些時候我們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愛,孩子就會通過無理要求的方式引起大人的關注,希望爸媽能花時間專心陪伴他們。現在不僅是農村有留守兒童,大城市裡也在蔓延,只是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忙,成了全世界父母的口頭禪,能分給孩子的時間少的可憐。孩子不惡作劇,哪能引起重視?

想要治癒孩子的無理要求,愛是最好的良方。左手關愛,右手規矩,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家語幼學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但是,並不一定,每個要求都要滿足。否則,孩子會以此要求父母,實現他的各種要求。

從一開始,就要有個好的開端。孩子長大後,各種需求會不斷增加。所以,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有些東西,可以要,有些東西,不可以要。並且,告訴他,有些東西,為什麼答應他,而有些為何不答應他。 儘管,他有些話,還聽不懂,但是,只要給他講清楚,他的衝動,會減去一半。

承諾就兌現,不答應堅決不答應。承諾答應孩子的,就一定要兌現。孩子的記憶力,超出大人想象,如果答應他的要求,就要對象。 如果不能答應,卻謊稱答應,孩子心中會不樂。或者在他的軟磨硬纏中,才答應,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束,他還會用這種方法,實現自己的要求。

要重視孩子的要求。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要告訴他詳細的原因,這樣,孩子也會覺得,父母對他和重視,他也會在不斷的摸索中,慢慢理解的。


奇星作文


其實孩子是老天爺用來鍛鍊我們而請來的救兵!

我們誰也不知道他腦袋瓜子裡面到底裝的什麼東西,還經常會蹦出一些無厘頭的要求來,比如說:想要天上的月亮;想把動物園的孔雀放在家裡養;所以經常提的一些要求我們是無法滿足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切實可行,而且是實際需求,比如說想要小粘貼,想要吃巧克力,想買電話手錶等。


其實回想我們自己的兒童時代,感覺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現在想來可能有些要求會是我們夢想的開始。

如果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善於引導,可能會比直接拒絕獲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小朋友往往都是天生的談判高手,在他那邊似乎感覺不到原則和底線,只有需求和達到需求誓不罷休的那股子勁頭。

他是小孩子,有他天生的弱點,就是不清楚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或者喜歡的,而且專注力也不集中。面對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如果是可以滿足他眼前的需求,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試過用條件滿足來交換,而且也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比如說:孩子晚上想吃顆糖,我們就跟她說,第二天早上如果能早點起床,自己洗漱完畢,就同意她在去學校的路上吃一顆。

如果是實在沒有辦法滿足的跟她講道理,把事實和理由講清楚,相信孩子是能理解的。我覺得直接面對,比用別的小技巧來逃避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機靈寶育兒


我更傾向於真誠的拒絕孩子,而不是巧妙地拒絕孩子。巧妙其實是意味著找一些理由,或者是不正面回答,這其實是在套路孩子。

比如,孩子要求買玩具,可是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了,這個時候也許我們會覺得再買是浪費,就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想法,我們不想買,因為覺得不想掏這個錢,或者因為玩具太貴了,想把錢花在更好的地方。

讓孩子感受到傷害的不是我們的拒絕,而是家長往往會因為要拒絕孩子的需要而否定孩子,比如,你不停的買玩具就是你不懂事兒,甚至講出一堆大道理來說服孩子他的購買慾是不對的,甚至是可恥的。

孩子想買玩具,這個願望並沒有錯,只是因為他還小,不明白買東西也許也需要計劃,我們可以先肯定孩子的願望,或者說不要否定孩子的願望,讓後在告訴孩子你認為不可以買的原因。

當然,我其實是覺得,大多數情況下,只要孩子不是要了一個天價玩具,或者要去做一些嚴重威脅到自身安全的事情,沒什麼是不可以滿足的。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先將幾個拒絕的例子和帶來的影響,後面有方法哈~


看某個親子節目。

節目中,幾對父子用遊戲的方式,爭奪房子。

一個爸爸得到了環境最差的一套。

裡面汙穢陰暗,床都沒有一張,只有幾塊石頭砌在那裡。

愛乾淨的兒子不答應了。

他對爸爸說:"我不想住這個房子,我要回家!"

這位爸爸正為自己沒能贏得好房子懊惱,直接拒絕兒子:"不可以!"

兒子問為什麼,爸爸說:"沒有為什麼,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態度強硬,不容置疑。

小男孩被拒絕後,情緒低落,悶悶不樂。

之後他在節目中,一直排斥和爸爸在一起,也不再給爸爸提任何要求,就算需要幫忙也忍著。

很明顯,他被拒絕傷害到了。

孩子根據自己的認知,認為爸爸就是不愛他了。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拒絕=不愛。



而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孩子會這樣認為。

成人也會這樣認為。

同事彎鉤最近很煩惱,妻子鬱鬱寡歡,不太和他講話,他不明白為什麼。

我讓他回憶妻子最後表現熱情的時刻。

他說有天晚上下班回家,特別累,打開門後妻子迎過來,伸手想擁抱他,他因惦記文案,就拒絕了妻子,獨自回到書房專心改稿。

等他改好稿子再與妻子講話,妻子卻不怎麼回應,神情落寞,只反問他:“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了?你不愛我了嗎?我老了醜了?”

這之後接連幾天妻子都不太熱情。

彎鉤不明白妻子防禦的原因,是源於他的拒絕。

在妻子的認知中,丈夫拒絕她的擁抱,就是拒絕她這個人。

她感受到打擊,對自己和愛產生懷疑。



陳妍希曾講述高中時,自己鼓起勇氣向喜歡的學長表白,對方因把她當妹妹,就拒絕了。

陳妍希因此哭了一晚上,認為學長拒絕,是因為她不漂亮,不優秀。

嚴重的自卑感,使她再不敢主動追求愛情。

被拒絕的威力,不是它本身,而是隱藏在背後的自我否定,這才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知乎上有個網友,講述自己對被拒絕的恐懼和羞恥,來源於7歲時的經歷。

當時老師要求每個同學帶一個計算器上課。

他回家對父母講了需求。

父親第一反應:“不買!要那東西幹什麼?你自己口算那麼差!就想買來偷懶!”

“老師要求買的,同學們都買!”他已經由最初的興致勃勃變得低落,父親的拒絕,夾雜著對他的批評和嘲諷,這讓他很難過。

父親沒有再理會,他只得鼓起勇氣,為自己努力爭取:“別人都有,就我沒有,老師會批評我的。”他怯怯地說,以為示弱會得到父親的憐愛。

“別人數學能考100分,你怎麼不能?老師批評你的還少嗎?”父親生氣了。

至此,他不敢再說一句話。

這位網友描述這次被拒經歷,稱當時覺得自己卑微低賤,哭都哭不出來,內心只有一個想法:我太差勁了,我不配得到!

二十多年過去,他依然走不出這個陰影,同事間分工合作,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別人協助,工作進程拖得很慢,深受困擾。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得出結論:

人們害怕被拒絕,源於兒童時期,父母對他們的需求做出了不恰當的拒絕。

害怕被拒絕的人,遇事傾向於向內歸因,即他們會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我認同聯繫起來,認為“拒絕”就是對他們自身的不認可。

造成這種認知的原因,恰是早年親密關係中形成的拒絕創傷,即父母的行為使然。

但父母不是神,不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當無法滿足孩子需求時,我們該如何拒絕,才能不給孩子帶來傷害呢?



首先,父母需要直面自己內心,不為拒絕尋找藉口。

上文媽媽拒絕給孩子買飛機,真實原因是飛機的價格,刺痛了她對金錢的匱乏感。

為擺脫這種感覺,我們在拒絕孩子時,就會附加一堆理由,指責孩子,認定孩子是錯的,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 他是錯的,那我的阻止就是對的。

  • 他是不合理的,那我的拒絕就是正當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內心不安。

只是孩子的認知尚未成熟,他受控於直覺。父母指責時,他分辨不了是非,只感覺到排斥。

於是與父母的情感連接阻斷。

——這才是真正讓他痛苦的,這是一種被拋棄的體驗。



其次如實告訴孩子,父母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需求。

兒童心理學家說:最“不講道理”的孩子,往往有一顆最講道理的心。

昨天在地鐵上,我看到一個媽媽抱著兩歲的孩子,孩子想要吃奶,一直哭鬧。

這位媽媽對孩子說:“寶寶想吃奶對嗎?媽媽知道了,但吃奶需要一個封閉的環境,不能讓別人看到哦,可是現在這裡有好多好多人哦。媽媽不敢在這裡掀開衣服,因為媽媽很害羞。”

她反覆解釋清楚後,孩子便安靜下來,接受暫時不能吃奶的結果。

只是依偎在媽媽懷裡,快忍不住的時候,就拍拍媽媽胸口,自言自語:“吃奶要藏起來!”

這個孩子被拒絕後的表現,讓我覺得暖心。雖然被拒絕,她和媽媽依然很親密,並沒有感受到拒絕的痛苦。

想象如果媽媽直接指責她:“你羞不羞啊!”她該多麼難過和委屈。

在誠實的父母面前,孩子即使被拒絕,也不會遭受心理創傷。

孩子知道,父母拒絕我,不是不愛我,不喜歡我這個人,也不是我有問題,是父母暫時做不了這件事情,或者父母不想做。

孩子就會心安,可以坦然面對拒絕。

在以後的人生中,他也會覺得被拒絕,與他沒有關係,只是別人不想那麼做,他就不會為此陷入自我懷疑,產生痛苦。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說:“你可以對別人提要求,這是你的自由;別人也可以拒絕你的要求,這是別人的權利。”

學習拒絕,接受拒絕,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

我們需要明白,這沒什麼。

也需要讓孩子明白:雖然被拒絕,爸爸媽媽依然愛我,他們理解我的感受,尊重我的要求,我沒有錯。

面對孩子,讓拒絕只停留在拒絕,不轉移內心愧疚感,不刻意為拒絕尋找藉口,愛就會自然流動,不被拒絕阻斷。

真誠的拒絕,也可以是愛的表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