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万:1980年大胆承包20多亩果园 科学种植成了“万元户”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诞生的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1980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渐渐开始在全国推广,当时我市郊区孙旗屯村(现为高新区孙旗屯社区)农民孙庆万一口气承包了20多亩苹果园,发展果树种植。在此后的3年里,苹果连续获得丰收,孙庆万也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万元户”。

孙庆万:1980年大胆承包20多亩果园 科学种植成了“万元户”

-讲述人:孙庆万

-年龄:74岁

-职业:农民

 1 那年月,不少人认为“越穷越光荣”

我的父亲之前在中学教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挨批斗是常有的事儿。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大学梦和从军梦相继破灭,只能回家务农。当时生产队把我分到苹果园干活儿,我比较勤快,工作上累点儿苦点儿没什么,只是总由于家庭成分原因被人瞧不起。

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村里不少人认为“越穷越光荣”。在吃“大锅饭”的背景下,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结果可想而知,偌大的果园因为疏于管理,产量不尽如人意。

2 1980年签下承包合同,靠科学种植成了“万元户”

转机忽然就出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得到认可,我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1980年年底,我和生产队签下了为期3年的苹果园承包合同,承包了20多亩果园。其实当时还有不少人对土地承包有看法,对我能不能干成也有疑虑,但我信心十足。没有金刚钻,我也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儿,我的信心来源于两点,一是对中央决策的信心,二是对自己种植水平的信心。

当年在生产队种苹果时虽然条件艰苦,我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各种关于果树栽培的书,我放在枕头边上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是琢磨再琢磨。只是因为当时条件限制,好多想法无法付诸实施。

承包苹果园的第一年,我就获得了丰收,一下子赚了好几千元。这让我更加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习。随后的两年里,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当年,在城市里做生意的“万元户”凤毛麟角,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取得了如此成绩。

我从来没想过挣大钱,但正好在那样一个历史潮流里,我只是顺着潮流向前走。

 3 果园丰收第一年,花430元添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承包果园后,我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承包果园前,我家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老人生病去医院,我都要向亲戚朋友借钱。而在果园丰收后的第一年,我就花了430元买了一台凯歌牌黑白电视机,这是当时全村为数不多的几台电视机之一。随后的几年里,我又先后买了手表、自行车、照相机等,这些在当时可都是稀罕物。

转眼间就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家的小楼已经盖好,日子也更加红火。此时,我还被聘为村里的果树种植技术员,并获得了助理农技师资格证书,负责指导村里其他村民种植果树,帮着解决了不少种植中的疑难问题。

孙庆万:1980年大胆承包20多亩果园 科学种植成了“万元户”

朋友唱戏,他拉曲儿(右为孙庆万)

 4 日子越来越好,如今办剧社、画画享受生活

后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起来,年过半百的我,儿女都已经长大,希望能够更多地享受生活。

我从小有两个爱好,做木工活儿和唱戏,不管是在生产队干活还是自己承包果园,这两项爱好都没放下过。

日子越来越好,丰衣足食之后要让大家的文化生活更丰富。2004年,我在家里办起了“精琴剧社”,附近村里、厂里的豫剧爱好者们有了一起切磋的地方。

除了拉弦唱戏,我最近几年又多了一项爱好,那就是画画。村里文化娱乐室挂的古今中外名人的肖像画,都是我画的,这叫炭精画。我这人就是闲不下来,爱学习新东西,过日子不就图个乐嘛。

相关链接

改革解放生产力 农民生活发生巨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真正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随着经营方式、经营观念的转变,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洛阳农村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到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8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由1978年的200公斤提高到260公斤;肉类总产量达800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8%提高到28%;全市渔业养殖面积发展到17.6万亩,渔业总产值1794万元,较1978年增长了45倍。

再来看看农民收入的变化,199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9元,比1978年增长4.57倍,到2017年则增长到12511元。

“万元户”的出现,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东西,那时工人工资一般每个月二三十元,米每斤0.14元,肉每斤0.95元。

对“万元户”的羡慕,折射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也反映了人们对合理财富追求的肯定以及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历史变革期,总有少数人率先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另辟新路放手一搏,引领风气之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