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與交流,計算機文化傳播的開始

許多朋友是從計算機遊戲認識計算機的,計算機遊戲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創意天地,融入了人們的思維和主動的參與,因而,計算機一開始就成為許多年輕朋友的樂園。而這種有形無形的文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而在社會中廣泛傳播。當計算機單機發展到一定的數量,也當人們的衣、食、住、行有了相當的保障的時候,文化層次的需求就更上一層樓,計算機文化也就逐漸地深入人心,逐漸地普及傳播。

交互與交流,計算機文化傳播的開始

沒有接入網絡的計算機我們稱之為單機,在其上的操作是個人世界,無須與他人交流,在這個電腦中存放的數據和信息都只由個人享用,或者說可以採用輪換的方式,由他人使用。然而,兩個人或者多個人之間要交換數據、要互通有無,在計算機發展的初期這是很困難的,必須藉助第三類工具,如一種可以便攜的、活動的存儲介質——軟盤來進行。這對少量的數據是可行的,而對大量的數據則是無能為力的。此外,有的信息是公共信息,是人類共同的信息資源,例如圖書館、博物館的公共藏書藏物信息、科技交流信息等,這些信息應當由人們共享。然而,單機環境下的資源共享是很難實現的。於是,人們想到了通信,想到了數據的傳輸。為什麼不能夠多人使用同一臺計算機呢?為什麼不能將我的機器中的數據通過連接線路傳到你的機器中呢?為什麼不能共享集中存放的數據和信息呢?人們開始了探索和實驗,並證明是可行的。從而開始了最簡單的“網絡”連接,多臺計算機之間的連接。可見,網絡興起和聯網的主要原因,是資源的共享與分配、數據的交換與交流。

交互與交流,計算機文化傳播的開始

今天,人類生活已經無法離開計算機了,更不能離開計算機網絡,離不開資源的共享,離不開交互與交流。

人類自然形成的與自然界溝通的認知習慣和形式必定是人機交互的發展方向。讓未來的計算機能聽、說、寫、畫,能感覺是我們的希望。如今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方方面面,它被嵌入到各種家用電器設備、生活空間、移動通訊設備中。人們需要能在三維空間中方便使用的計算機,而不是必須坐在機器面前手握鼠標、指敲鍵盤的計算機。

交互與交流,計算機文化傳播的開始

因此,人們在與計算機交互的過程中,也期望計算機具有情感和自然和諧的交互能力,而具有情感與智能交互就是要賦予計算機類似於人一樣的觀察、理解和生成各種情感特徵的能力,最終目標是達到人機之間和人與人之間一樣,能進行自然、親切和生動的智能交互。

現在,與機器的交互除了電腦鍵盤之外,辦公室裡的複印機、全自動洗衣機、微波爐、手機等的操作方式都是通過按鍵進行的。儘管複印機變得更加智能,人們通過它的液晶顯示屏得到了更多的信息,觸摸屏控制也讓人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但“懶惰”的用戶們仍在追問:不用按鍵可不可以?難道就不能直接對“它”下命令嗎?集手語、人臉、表情、唇讀、頭勢、體勢等為一體的命令,來改變目前計算機的盲、聾、啞的狀態,實現能夠看、聽、說的水平,使計算機能夠與人自然交互。

交互與交流,計算機文化傳播的開始

要實現語音“交互”,機器必須對所識別的語言進行理解。因為自然語言無法用有限集的表達方式完全表達,該領域的專家預言,將來人類仍無法用自然語言同機器交流。

手寫輸入算得上是除傳統輸入方式之外相當成熟的技術了,市場上的手寫筆在識別率和識別速度上完全能夠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幾家大廠商幾乎都可以達到99%。掌上電腦是手寫輸入技術應用的成功典範。“手寫”將會超越“語音”交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