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攻”乘车码再下一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版图日渐明晰


“神助攻”乘车码再下一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版图日渐明晰


【听杨姐说】

今年已经屡屡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腾讯,国庆节前后的架构调整又一次备受业界关注——注意看小白不菜的亲们都会注意到,腾讯正在把很多相同模式的业务线归拢做成大平台的版块。

事实上,腾讯还有一项业务一直比较低调——此前一直神秘的、被雪藏的金融科技部分,尚未对外彻底揭开“红盖头”。9月26日,腾讯和银联一起宣布,微信香港钱包(WeChat Pay HK)双向跨境支付启动,从今年10月份开始,香港用户可用微信在内地买美食、购高铁票、付打车费……

这倒是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关注。事实上,就在此之前3天的23日,腾讯乘车码刚刚再下一城,拿下宁波地铁!

这是什么概念呢,作为以技术服务为主的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线正在“支付”+“场景”这两条主线上越走越深。而作为高频小额支付解决方案代表的乘车码,则为此提供了业务增长的突破口——这个战略对腾讯业绩的影响,我们已可以从Q2财报中看到一些反映:

“在社交用户基础的支持下,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6月底,支付业务月活跃账户已逾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线下商业支付笔数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80%。”

注意,腾讯的移动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主要就是得益于智慧零售举措及高频小额支付使用场景解决方案。

这其中,作为高频小额支付入口的腾讯乘车码,一直在疯狂抢占场景。好,距离姐上次写已经又过了半年,看看现在的乘车码啥情况:已覆盖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百余座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

对此,姐只能说,虽然“得乘车码者”,未必得天下,但“不得乘车码者”,却绝对得不了天下!

腾讯乘车码是“抓手”

腾讯乘车码这个产品非常有意思。

对于像杨姐这样的广大用户来讲,其实乘车码是非常能够帮助我们省时间的产品——每天到地铁去买票,一个流程下来至少也要1分钟,如果没有零钱,还要找钱或者向周围的路人换零钱,一年下来,将有N多个小时的生命就浪费在买票上。

而对于腾讯来说,意义也非常大:第一是粘性强,第二是金额,第三是环保。

粘性,意味着用户重复使用的概率。Ipsos(益普索)最新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基于调查数据推算,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将达到106.78万亿元,每人每年手机支付约14.83万元,人均每天支付约3笔。

但腾讯乘车码却很可能是打破这个频次的突破口!例如,出一次门,公交两次,地铁两次,就是四次支付,如果两头都需要坐公交去地铁,就是六次扫码支付。


“神助攻”乘车码再下一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版图日渐明晰


宁波乘车码签约仪式

而金额呢,其实“小额”一旦积累起来,就一点都不小:单程“地铁+公交”如果是5元的话,来回就是10元车费,上班一个月就是200多元,这个支付金额(不归属腾讯)已经超过了中移动的月ARUP值(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

此外,就是环保——就在9月19日到24日这六天里,腾讯乘车码在全国68座城市打造微信绿色出行周,一共有856万用户通过扫码出行!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贡献,乘车码最大的贡献,其实是让腾讯的支付技术服务悄无声息地融入用户的生活。

根据《报告》,在线下消费类交易中,财付通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达50%和52%,其中乘车码功不可没。

不过,乘车码仍然只是腾讯金融科技支付能力落地的一个“触点”,其实腾讯的金融科技能力早已经与微信开放平台、服务号、小程序融为一体。这些入口体系在与线上线下商家们的支付场景结合之下,依靠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商家之间的正向传导效应,达到了由点带面的扩散效果。

但是,了解杨姐的菜心肯定猜到,此处有转折:BUT——“金融科技”也只是“一个阶段”!

四段式“变身”

目前自我定位在“金融科技”上的腾讯,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回想一下今年4月,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马晓东曾经给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划过一次重点:从“金融信息化”到“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智慧金融”,将是发展路线图。

这意味着什么呢,“金融科技”也只是个“阶段性”的事。

2005年起家的腾讯金融科技,最早的前身是“财付通”,跟支付宝差不多,是个账户型支付工具,2011年时就第一批获得了央行支付牌照。但财付通的爆发却是在2013年马云口中那场著名的微信红包“偷袭珍珠港”事件:一个春节,微信支付借红包和社交关系链爆红!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2015年是一个时间节点:那是财付通十周年,腾讯将原来的基础支付、互联网理财等金融科技业务合并后,组建了“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而后升级为“腾讯金融科技”。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腾讯金融科技已经是既包含工具、又包含以腾讯移动支付和金融应用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务”,包括移动支付类产品例如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腾讯乘车码、微信香港钱包、港菲汇款等;金融应用产品如腾讯理财通等;证券产品如腾讯自选股、腾讯微证券等;此外还有腾讯区块链、腾讯金融云等金融科技创新产品。

是的,发展到今天,腾讯金融科技已经历经了好几个阶段:支付工具阶段、金融产品平台(互联网金融阶段)、金融科技技术服务,未来还会到“智慧金融”——我认为是基于AI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阶段。

现在,腾讯的大金融生态系统其实主要包括四部分:

最底层的基础技术,即大数据、金融云、腾讯区块链;平台能力,包括支付系统(微信支付和QQ钱包)和征信风控系统;产品服务方面则比较特殊,腾讯与金融机构合作,做基金理财、股票投资、贷款和保险;而最后用户场景层面,则是通过借助微信和QQ在不同的场景进行展现。

当然,对于一个用户来讲,能买个地铁票,转转账,只是太小的应用,而中国用户的未来,一定是基于大数据和AI的智慧金融。

AI时代的科技向善

其实,人类和科技,一直是一对“矛盾综合体”,当科技发展的时候,既会给人带来快乐,但同时也会带来烦恼:手机的发明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提高了沟通效率,但是也让人们有了“沉迷”和种种电信欺诈。

必须说,科技是具有两面性的,如何去善加利用,让它造福人类才是一门更重要的科学,而这方面的开发也是有门槛的。

比如,帮助香港菲佣解决汇款难的问题,就是一种科技向善的典型例子:腾讯金融科技的产品团队帮助17万菲佣通过We Remit微信公众号汇款,整个操作注册5秒就能汇出款项,5分钟他们的家人就能收到汇款,这就是一个科技向善的绝佳例证。


“神助攻”乘车码再下一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版图日渐明晰



再例如,针对假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个“毒瘤”,腾讯QQ、腾讯金融科技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联合推出QQ-AR“扫100元人民币”互动体验。

原本很难分辨的假币,在AR技术的生动展示下,人们很容易学到鉴别真伪的知识。

截止至9月24日,已有超过5155万人成功扫描学习防伪知识,共被扫描超过1.17亿次!人们通过AR可以看到百元大钞上的凤鸟飞翔、茶花绽放、3D版人民大会堂……

再说说海外退税神器——腾讯退税通(We Tax Refund)小程序,这个产品直指出国购物人士的痛点:退税!据悉,这个小程序最近还新增了自动识别护照、智能退税方案、智能客服在线预审退税单服务三大功能,已经让退税更加便利。

例如,在俄罗斯的新增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及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中国游客可以在new moscow bank 9个机场柜台实时退税到微信钱包。


“神助攻”乘车码再下一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版图日渐明晰



目前腾讯退税通已支持在全球81个机场实时退税,回国退税服务覆盖27个国家及地区,在韩国还有105个市区预约退税点,并且支持韩国49家酒店的退税。

没错,科技就是要为人服务,减轻人们的压力,提供最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必须说,以上这些例子说明,腾讯已经打通了“流量→场景→产品→支付”这几个环节,形成了业务闭环——据腾讯理财通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用户数已经突破1.5亿,资金保有量突破4800亿元,而2018年1月的数据为3000亿元。

而对比一下动辄两三千元的高昂获客成本,腾讯的微信和QQ是两大流量池,是其他金融公司永远无法复制的——这也让腾讯金融科技的未来具有了无限想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