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攻」乘車碼再下一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版圖日漸明晰


“神助攻”乘車碼再下一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版圖日漸明晰


【聽楊姐說】

今年已經屢屢處在風口浪尖上的騰訊,國慶節前後的架構調整又一次備受業界關注——注意看小白不菜的親們都會注意到,騰訊正在把很多相同模式的業務線歸攏做成大平臺的版塊。

事實上,騰訊還有一項業務一直比較低調——此前一直神秘的、被雪藏的金融科技部分,尚未對外徹底揭開“紅蓋頭”。9月26日,騰訊和銀聯一起宣佈,微信香港錢包(WeChat Pay HK)雙向跨境支付啟動,從今年10月份開始,香港用戶可用微信在內地買美食、購高鐵票、付打車費……

這倒是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的關注。事實上,就在此之前3天的23日,騰訊乘車碼剛剛再下一城,拿下寧波地鐵!

這是什麼概念呢,作為以技術服務為主的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線正在“支付”+“場景”這兩條主線上越走越深。而作為高頻小額支付解決方案代表的乘車碼,則為此提供了業務增長的突破口——這個戰略對騰訊業績的影響,我們已可以從Q2財報中看到一些反映:

“在社交用戶基礎的支持下,支付業務的用戶基礎持續擴大。截至2018年6月底,支付業務月活躍賬戶已逾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線下商業支付筆數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80%。”

注意,騰訊的移動支付筆數佔總交易筆數的比例首次過半,主要就是得益於智慧零售舉措及高頻小額支付使用場景解決方案。

這其中,作為高頻小額支付入口的騰訊乘車碼,一直在瘋狂搶佔場景。好,距離姐上次寫已經又過了半年,看看現在的乘車碼啥情況:已覆蓋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百餘座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

對此,姐只能說,雖然“得乘車碼者”,未必得天下,但“不得乘車碼者”,卻絕對得不了天下!

騰訊乘車碼是“抓手”

騰訊乘車碼這個產品非常有意思。

對於像楊姐這樣的廣大用戶來講,其實乘車碼是非常能夠幫助我們省時間的產品——每天到地鐵去買票,一個流程下來至少也要1分鐘,如果沒有零錢,還要找錢或者向周圍的路人換零錢,一年下來,將有N多個小時的生命就浪費在買票上。

而對於騰訊來說,意義也非常大:第一是粘性強,第二是金額,第三是環保。

粘性,意味著用戶重複使用的概率。Ipsos(益普索)最新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顯示,基於調查數據推算,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年交易規模將達到106.78萬億元,每人每年手機支付約14.83萬元,人均每天支付約3筆。

但騰訊乘車碼卻很可能是打破這個頻次的突破口!例如,出一次門,公交兩次,地鐵兩次,就是四次支付,如果兩頭都需要坐公交去地鐵,就是六次掃碼支付。


“神助攻”乘車碼再下一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版圖日漸明晰


寧波乘車碼簽約儀式

而金額呢,其實“小額”一旦積累起來,就一點都不小:單程“地鐵+公交”如果是5元的話,來回就是10元車費,上班一個月就是200多元,這個支付金額(不歸屬騰訊)已經超過了中移動的月ARUP值(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戶平均收入)。

此外,就是環保——就在9月19日到24日這六天裡,騰訊乘車碼在全國68座城市打造微信綠色出行周,一共有856萬用戶通過掃碼出行!

當然這些都是表面上的貢獻,乘車碼最大的貢獻,其實是讓騰訊的支付技術服務悄無聲息地融入用戶的生活。

根據《報告》,在線下消費類交易中,財付通的交易金額和筆數佔比分別達50%和52%,其中乘車碼功不可沒。

不過,乘車碼仍然只是騰訊金融科技支付能力落地的一個“觸點”,其實騰訊的金融科技能力早已經與微信開放平臺、服務號、小程序融為一體。這些入口體系在與線上線下商家們的支付場景結合之下,依靠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商家之間的正向傳導效應,達到了由點帶面的擴散效果。

但是,瞭解楊姐的菜心肯定猜到,此處有轉折:BUT——“金融科技”也只是“一個階段”!

四段式“變身”

目前自我定位在“金融科技”上的騰訊,已經走過了幾個階段的發展。

回想一下今年4月,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馬曉東曾經給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劃過一次重點:從“金融信息化”到“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智慧金融”,將是發展路線圖。

這意味著什麼呢,“金融科技”也只是個“階段性”的事。

2005年起家的騰訊金融科技,最早的前身是“財付通”,跟支付寶差不多,是個賬戶型支付工具,2011年時就第一批獲得了央行支付牌照。但財付通的爆發卻是在2013年馬雲口中那場著名的微信紅包“偷襲珍珠港”事件:一個春節,微信支付借紅包和社交關係鏈爆紅!

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2015年是一個時間節點:那是財付通十週年,騰訊將原來的基礎支付、互聯網理財等金融科技業務合併後,組建了“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而後升級為“騰訊金融科技”。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騰訊金融科技已經是既包含工具、又包含以騰訊移動支付和金融應用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務”,包括移動支付類產品例如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騰訊乘車碼、微信香港錢包、港菲匯款等;金融應用產品如騰訊理財通等;證券產品如騰訊自選股、騰訊微證券等;此外還有騰訊區塊鏈、騰訊金融雲等金融科技創新產品。

是的,發展到今天,騰訊金融科技已經歷經了好幾個階段:支付工具階段、金融產品平臺(互聯網金融階段)、金融科技技術服務,未來還會到“智慧金融”——我認為是基於AI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階段。

現在,騰訊的大金融生態系統其實主要包括四部分:

最底層的基礎技術,即大數據、金融雲、騰訊區塊鏈;平臺能力,包括支付系統(微信支付和QQ錢包)和徵信風控系統;產品服務方面則比較特殊,騰訊與金融機構合作,做基金理財、股票投資、貸款和保險;而最後用戶場景層面,則是通過藉助微信和QQ在不同的場景進行展現。

當然,對於一個用戶來講,能買個地鐵票,轉轉賬,只是太小的應用,而中國用戶的未來,一定是基於大數據和AI的智慧金融。

AI時代的科技向善

其實,人類和科技,一直是一對“矛盾綜合體”,當科技發展的時候,既會給人帶來快樂,但同時也會帶來煩惱:手機的發明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提高了溝通效率,但是也讓人們有了“沉迷”和種種電信欺詐。

必須說,科技是具有兩面性的,如何去善加利用,讓它造福人類才是一門更重要的科學,而這方面的開發也是有門檻的。

比如,幫助香港菲傭解決匯款難的問題,就是一種科技向善的典型例子:騰訊金融科技的產品團隊幫助17萬菲傭通過We Remit微信公眾號匯款,整個操作註冊5秒就能匯出款項,5分鐘他們的家人就能收到匯款,這就是一個科技向善的絕佳例證。


“神助攻”乘車碼再下一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版圖日漸明晰



再例如,針對假幣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個“毒瘤”,騰訊QQ、騰訊金融科技與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聯合推出QQ-AR“掃100元人民幣”互動體驗。

原本很難分辨的假幣,在AR技術的生動展示下,人們很容易學到鑑別真偽的知識。

截止至9月24日,已有超過5155萬人成功掃描學習防偽知識,共被掃描超過1.17億次!人們通過AR可以看到百元大鈔上的鳳鳥飛翔、茶花綻放、3D版人民大會堂……

再說說海外退稅神器——騰訊退稅通(We Tax Refund)小程序,這個產品直指出國購物人士的痛點:退稅!據悉,這個小程序最近還新增了自動識別護照、智能退稅方案、智能客服在線預審退稅單服務三大功能,已經讓退稅更加便利。

例如,在俄羅斯的新增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及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中國遊客可以在new moscow bank 9個機場櫃檯實時退稅到微信錢包。


“神助攻”乘車碼再下一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版圖日漸明晰



目前騰訊退稅通已支持在全球81個機場實時退稅,回國退稅服務覆蓋27個國家及地區,在韓國還有105個市區預約退稅點,並且支持韓國49家酒店的退稅。

沒錯,科技就是要為人服務,減輕人們的壓力,提供最具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必須說,以上這些例子說明,騰訊已經打通了“流量→場景→產品→支付”這幾個環節,形成了業務閉環——據騰訊理財通9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其用戶數已經突破1.5億,資金保有量突破4800億元,而2018年1月的數據為3000億元。

而對比一下動輒兩三千元的高昂獲客成本,騰訊的微信和QQ是兩大流量池,是其他金融公司永遠無法複製的——這也讓騰訊金融科技的未來具有了無限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