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想孩子懂事乖巧,受了欺负却不敢说,别再只教“听话”了

社会上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养孩子的家庭相信都会对“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的话题特别敏感担心。

殊不知,有些“家教极好”的家庭,培养出“乖巧懂事”的孩子,却会在受到欺负时不和父母说。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心理呢?

一、从小只要求“听话”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事听话”,不给家里捣乱、爸爸妈妈说什么都配合,从小到大都是大人眼中的“天使宝宝”。

这样的孩子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行为准则,一直以来因为没有给大人添麻烦而受到鼓励和表扬。

家长都想孩子懂事乖巧,受了欺负却不敢说,别再只教“听话”了

一旦步入校园这个人生第一个小社会,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性格的孩子,当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后,很容易不懂得向大人寻求沟通和帮助,会认为这是在给大人“添麻烦”,甚至还会以为:受到欺负,是因为自己给这些孩子添麻烦了。

二、教育孩子要“宽容”

“宽容”也是一种我们经常教育孩子的美德。

然而有些家长却分不清“宽容”和“软弱”的区别,而孩子就更加不能区分了。

在长期的受教育中,这样的孩子把“忍耐”“退让”作为和别人交往的方式,不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家长都想孩子懂事乖巧,受了欺负却不敢说,别再只教“听话”了

当在被欺负后就会习惯选择退让,这样的孩子不敢告诉家长,害怕因为不懂退让、忍耐,会被家长说“不够宽容”、只会要求其忍耐。

三、被要求要懂得“分享”

成人在交往过程中用会“分享”的理念换取友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孩子的世界其实并没有这么“弯弯绕绕”。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自己物品的概念。

如果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强迫他学会“分享”,如果做不到就要受到大人扣上的“自私”的帽子,很容易让他混淆,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

以上这些情况,家长看起来是良苦用心,希望培养一个品德优秀的孩子。但是一味的提要求、压制孩子的真正需求,有可能反而会害了孩子。

你是这样的家长吗?

家长都想孩子懂事乖巧,受了欺负却不敢说,别再只教“听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