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過江夏鎮時爲何不肯透漏自己的身份導致下馬之辱?

劇評道長


嚴格來說,雍正暴露身份與否,跟他下馬受辱並不成直接關係,換言之,即便表明了身份,在江夏鎮城下,在那塊父皇康熙親自賞賜的牌匾之下,他也要被迫選擇下馬,除非他自己能成為皇帝,否則這個由康熙御賜的皇家聖地是他無法逾越的一道坎。

江夏鎮由於早年收到過康熙皇帝的冊封,因此水漲船高也帶動了地方勢力的興起,劉氏家族就是首要代表,掌門人劉八女利用權勢兼併江夏鎮周邊土地,又與地方官員任伯安選擇聯姻,實現了官商勾結,加之任伯安攀附了在朝中勢力最大的八爺黨,江夏鎮逐漸成為了法外天堂。



也正因為康熙晚年的執政錯誤,地方勢力利用特權逐漸實力增大,甚至已經達到了可以跟皇族力量對抗的地步,雍正前往江南救災,面對堂堂皇子的親自督差,江南一帶地方勢力竟然陽奉陰違,任伯安就是代表人物,腰桿兒這麼硬的原因也比較簡單,手上既握著錢袋子,又有強大的八爺黨撐腰,一沒錢二沒勢的雍正,在他們面前也只剩下了一個皇子的虛號,更悲哀的是,一向以強硬著稱的雍正,面對此情景也無計可施,最後也只能採取抓住把柄威脅,甚至間接煽動饑民暴亂鬨搶地主家族,來解決江南的賑災危機。

所以在江夏鎮與劉八女對峙的時候,以雍正的實際身份,他犯不著在一個地方地主面前亮明身份,畢竟身份級別嚴重不對等,但退一步講即便亮明瞭身份,在父皇親賜的牌匾之下,他也要不得不選擇低頭,一方面父親早年的封號不能違背;另一方面劉八女表面上雖然只是地主,但他卻是這一帶真正的土皇帝,又有八爺黨的支持,至少在江夏鎮的地盤內劉八女完全有實力與雍正面對面的硬碰。


遼寧資深球迷


因為當時四爺和十三阿哥胤祥,是秘密出巡,當時劉八女侮辱他們,不僅不允許他們在裡頭住宿,還要求他們下馬穿過莊子,十三阿哥是軍人出身,性格耿直,但是礙於四爺的囑咐,不要惹事,所以只罵了一句我13爺從來沒受過這樣的窩囊氣忍過去了,而四爺說了一句以後再也不許提江夏鎮三個字,這也算是給江夏鎮的前途有一個伏筆吧。



話說回來,如果亮明瞭身份,劉八女就算心裡不願意,但是總會做出點樣子,如此這般,日後年羹堯用什麼理由來血洗江夏鎮?胤禛和十三爺會不會怪罪?百官行述怎麼拿到?

殺了江夏鎮的眾人,一是不會洩露了風聲,二是替主子出了氣,三是年羹堯發了大財。

因為沒有亮明身份,所以在年羹堯學習江夏鎮時,四爺,十三爺,還有鄔思道並沒有過分苛責,只是鄔先生說年羹堯發了大財而已,這也在雍正心裡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上山吧廚神


最大的原因是江夏鎮的劉八女判斷錯了雍正的身份,別的回答也說了,雍正去到江南帶著老十三和幾個家僕,一路上上輕車簡從,幾乎很少和地方上發生交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和老十三的行蹤,也只有雍正的家奴年羹堯根據多年侍候雍正的經驗,判斷出了雍正的行程,提前在必經之路上恭候了幾天,才見到雍正。

當時的劉八女根本就沒有收到雍正會從江夏鎮通過的消息,所以做為江夏鎮的首富,又通過姐夫任伯安搭上了老九胤塘的路子,成了老九的門人。



當時通過與雍正的談話,劉八女應該是在心中做了一個判斷,老四和老十三應該是旗人,而且是有一定地位的。


但是搭上老九,成為門人後,對一般的旗人劉八女並不懼怕,所以才有了老四下馬受辱的事情發生。這也導致了幾年後,深諳雍正心思的年羹堯,知道主子在這裡吃過大虧,在蒐集江夏鎮百官行述的時候把江夏鎮給剿滅了。


新鮮資訊集散地


《雍正王朝》這部劇拍得太好了,看懂以後很多人情世故就懂了。

如果胤禛當時抬出自己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種恥辱。

胤禛是皇子,當時又是欽差,身份可以說是無比尊貴。

劉八女只是個土財主,無官無職,而且是為非作歹的小人。他與胤禛的地位差距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用胤禛的話說:你還不配打聽我的身份。

如果胤禛被迫向他表露身份,本身就是恥辱,而且是四皇子這個身份受辱。況且劉八女有康熙御賜的匾護身,胤禛就算表露身份,也不敢把劉八女怎麼樣,不能像對待普通平民那樣。

還不如隱瞞身份,只是當場受羞辱,但是不會有其他人知道。


夢露居士


這正是雍正聰明的地方!一旦說出自己的身份,不僅會被老八老九看不起,還會在康熙的眼裡大跌眼鏡,這就是一大丑聞,結果很可能就是皇位與雍正沒啥事了,為啥呢?這叫有損皇威!

有這麼一則笑話說,澡堂著火了衝進來一隊救火消防隊員,但是,大家都是光著身子,假如你就是光著身子的那些人你該怎麼辦?答案是捂住臉,千萬別被看到臉,不然怎麼說都說不清楚了!

雍正就是捂住臉的那個光屁股洗澡人!這整件事,受辱就已經受辱了,就算抬出欽差的身份來,那也已經受辱了!而且人多嘴雜,傳出去可能就是,雍親王夜過江夏鎮,行蹤詭異蹊蹺,被巡防人員逮住盤問,被搜身搜出欽差關防,方覺誤會,被放行通過!然後,結果就是,雍親王行蹤詭異;雍親王受辱於巡防人員;雍親王被繳了欽差關防!這些江夏鎮的人頂多就是誤會捱了個批而已,雍正的名節可全壞了。老八老九可是政壇老鳥,他們怎麼可能不會在這事上做文章。到時,雍正辦事不行,無能的口碑就落下了!

所以,雍正在當時做了最正確的選擇,不說!然後,事後,派年羹堯復仇,滅口!


優己



每部電視劇都是自成一方的小世界,這個世界的完善與否取決於導演選擇的劇本題材和對於劇情節奏的把握,還有演員的演技問題了。很多時候很多人分析歷史電視劇時習慣結合於現實,其實這裡就出現一個嚴重誤區了,其實很多劇情不必結合現實歷史的,應該結合這個世界造物主導演的安排上來分析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主角,這位皇帝是什麼樣的人呢,是大清快三百年曆史中唯一一個有大魄力改革推行新政的霸道勤政皇帝。

雍正王朝電視劇要刻畫出這位皇帝功勞,自然是需要一些鋪墊的,不像現實歷史中,如果大家喜歡雍正帝,還可以通過相關史料來了解他的人生經歷。而雍正王朝身為一部電視劇,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完美的小世界,自然是要鋪墊一下雍正為什麼要推行新政的原因了。

而康熙欽定的德化之地江夏鎮經歷就成為了全劇唯一一個合理的鋪墊地方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傢俱體說道說道。

因為首先雍正王朝是自康熙四十六年的黃河發大水開始的,而老四外放欽差大臣前往江南賑災可以說是他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唯一一次到地方任職的經歷了。

下放到地方體驗民情自然是合理的環節了。

在下江南以後,雍正在災區是見到了一派慘象,乞討的是一群又一群。因為死者太多,棺材現做都趕不出來。地方官員還趁火打劫買賣良家婦女來向上級獻殷勤,而這些父母官都是“賢王”老八的八爺黨之人。

有了這些刻畫還是不夠的,畢竟這些慘的現象,說不定只是災區的呢。


於是就有了接下來雍正隱藏身份在江夏鎮的經歷了,這個劇情更合理,因為劇中雍正是一個低調內斂的人,不喜歡鋪張浪費,到了地方也喜歡微服私巡,所以雍正當時要求隱藏身份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而且江夏鎮還有一個特殊地方就是,康熙當年南巡曾特意賜匾“禮儀德華”,寓意這是一塊民風淳樸之地,用這個特殊背景來諷刺著什麼似乎更完美。

而江夏鎮的經歷更是使雍正對於士紳有了深刻的瞭解。

在江夏鎮雍正經歷了什麼呢?

先是雍正一行人假扮客商要求進鎮投宿,結果被不客氣的拒絕。

還好遇到了好人張五哥幫他們找到了投宿地方,在住宿地方借張五哥父親之口說出了士紳的霸道。(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當地士紳劉八女是當年順治朝的進士劉渙之的小兒子,劉八女的姐夫是現任的江南鹽道任伯安,兩人可以說是官商勾結,不當差不納糧的,是富可敵國,還買下了整個江夏鎮,改造成為一座城堡。

另一邊劉八女的護院教教頭胡教頭,聽說有客商來了,就派人去打家劫舍。結果被李衛發現,雍正身邊的高手將這些人都殺死了。

胡教頭做了這種目無王法之事失敗以後,竟然沒有心虛的躲了,反而是親自帶人過來找張五哥的茬,並且強搶張五哥的妹妹,其實也是想試探試探這群客商的底,結果雍正讓老十三出手,引來了劉八女,最後雍正他們被連夜趕走,路過江夏鎮下馬而受辱。

在康熙欽封的德化之地,江夏鎮的士紳是什麼樣的表現呢,給人的印象無非就是士紳世襲,官商勾結富可敵國,還自成一方土皇帝,肆無忌憚目無王法,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簡直就是大清的法外之地。

德化之地都是這樣烏煙瘴氣,其他地方的士紳呢,全國又有多少這種士紳呢,恐怕不在少數吧,雍正又會作何感想呢。

而這段經歷的歷史背景還是在康熙時期,當時自稱為康熙盛世,所謂盛世之下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國家爛到如此地步,雍正算是深有體會了。


可以說江夏鎮的經歷促使了以後登基為帝的雍正皇帝下定了決心推行新政,實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是一個完美的劇情鋪墊。

而且之後江夏鎮不只是有劉八女與張五哥牽連出的刑部冤案劇情支線,更有張五哥當御前侍衛,為老十三守陵的劇情支線。如果當時雍正亮明身份,劉八女之後找替死鬼冤枉人時怎麼敢找張五哥呢,那麼就沒有接下來的劇情了,電視劇還演個毛線啊。

當然現實中的因素就多了比如說皇子出行不可能這麼點人,還有清軍當年入關的南方大規模屠城行為等等。

不管怎麼說也不合理,如果現實中就是真的皇子以欽差大臣身份微服回京的話,也不只是那麼一些人。(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而且當時是康熙四十六年,清軍入關都六十多年了,25年一代人來算的話,都差不多三代人了,能有那麼大仇恨呢,誰又會冒著誅九族的風險殺皇子呢,不至於讓雍正緊張的要隱藏身份吧,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而且雍正王朝電視劇是歷史電視劇並非歷史記實還原電視劇,考慮的現實因素多了,也就走偏了…

所以以現實因素思考分析這些劇情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德化之地江夏鎮的經歷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鋪墊,為雍正繼位以後為何要展開轟轟烈烈的新政做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也是本劇的神來之筆之一,就是在觀眾不知不覺間鋪墊好一切,讓一切顯得那麼自然合理,現在看明白了吧?

第121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如果有想要分析自己不解的劇情,可以關注私信或者評論本文。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原因一、江夏鎮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它地處江南,而江南的“揚州十日”一直影響著清朝的穩定統治。

1,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八日,康熙帝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開始了第一次南巡,十月二十二日過高郵、寶應等處,到達揚州城內,而此次他卻選擇住在不安穩的江上,其原因大概要追溯到順治二年被稱為“揚州十日”的屠城。這次屠城與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時間相差不過39年。

2,本身清朝入關時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曾使百姓頗有怨言。再加上此次黃河發大水,地處黃泛區的揚州更是災情嚴重,怨聲載道。而揚州又是江南乃人文淵藪之地,如果文人振臂一呼,應者不計其數。所以雍正絕對不敢在此地和江夏鎮的江南士紳較真。

3,雍正不敢違背康熙南巡籠絡漢族官員士紳、維繫民心,鞏固清王朝統治的政治目的。所以,面對江夏鎮這個江南士紳,欽賜德化之地,他也是絕對不敢造次的,只能選擇下馬。

原因二、雍正辦事一向低調,此次路過江夏鎮亦是微服簡從

1,雍正雖是第一次下江南,卻也學著康熙第一次南巡時那樣通過水路到達揚州碼頭,而此時,一直在揚州參將手下當差的年羹堯卻未卜先知的等了雍正好幾天,並且說道:“奴才跟了四爺這麼多年了,能不知道主子的心思嗎?我料到,主子肯定是從黃泛區這條道來,微服簡從,所以奴才也沒有穿官服。”

2,雍正這麼做的好處就在於,它輕裝、輕便、亦輕鬆。如若大張旗鼓的來又大張旗鼓的走,勢必擾亂民生,落人口實。

原因三、雍正只有隱瞞身份,一路隱藏身份才能達成救災的使命,以及他不為人知的三個目的

一、此去揚州是為了奉命籌糧救災

1,太和殿上,康熙面對文武百官,直言道:“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宗室與國同體,如果我們不好好感知天意,這水今天淹的是老百姓,明天淹的就是這紫禁城。雍正此去救災亦是感知天意,挽救民心之舉。

2,江南地方官攀援私門,暗存黨見,只有通過微服私訪才能抓住他們的把柄,並以此作為逼迫他們捐出銀子,賑濟災民的手段。

二、雍正直奔八爺黨大本營江夏鎮,用意不言自明。

1,江南來消息,八爺黨的人苦等好幾天,胤禛(雍正)他們根本就沒到。而且,八爺黨剛收到江南秘信,十三阿哥,四阿哥(雍正)一進入江蘇地境,就突然失蹤了,玩了個神龍見尾,不見首。並且,直奔八爺黨大本營揚州去了。其實雍正是盯上了八爺黨的小金庫。

2,八爺黨為了挽回損失,提前給任伯安打招呼。揚州的大富鹽商通通在任伯安掌握之下,只要去個信,讓任伯安死抗,雍正亦無可奈何。其實,損失銀子是小事,眼看著太子黨屢屢辦事的手,康熙心裡會怎麼想?對此,八王爺不會無動於衷的!

三、此次救災只能解一時之憂,不是長久之計。雍正此次微服,路過江夏鎮亦有視察弊政的目的。

1,從鹽商身上弄些點,黃河,淮河,今年治了,明年又決;水災治了,還有旱災,蝗災,治國的根本不在於此,各省報上來的土地年年遞減,稅收年年遞減,土地年年兼併,僅此一弊,朝廷已不堪其憂。康熙本想丈量土地,可地方官層層報上的數據都是假的。

2,江南各省地位自古以來即非比尋常。首先,這裡的賦稅收入是清廷賦稅之倉。所以,雍正即位之初,就首選江蘇作為推行新政的試驗地,目的就在於改革弊政,既增加了國家的庫銀稅收,亦減輕人民的額外負擔。

四、江南自古出人才,雍正此次微服亦是尋才求賢

1,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麵王,此次揚州之行籌糧救災,勢必要拿當地士紳富商開刀,而這些人又與地方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雍正在發現田文鏡之後,直截了當的說:“本欽差想重新啟用你,你還敢不敢開罪同僚士紳,為百姓說話辦事啊?”

2,年羹堯雖身在揚州辦公差,其實暗中一直替雍正尋找鄔思道,找到之後雍正囑咐年羹堯自己不準備在揚州見他,並讓年羹堯立即將鄔思道送到北京雍府。


劇評道長


向敬之

還未成為雍正帝的胤禛過江夏一事,為劇中虛構,也為此劇的重頭戲。

胤禛不願意透露身份,而導致所謂的下馬之辱,因而也帶出了一本記錄百官隱私的《百官行述》,將太子胤礽和八王胤禩集團的利益之爭白熱化。

當然,年羹堯一夜屠殺七百餘人,將此事推到的風口浪尖。

倘若胤禛一行打著旗號,耀武揚威地過江夏鎮,即便地頭蛇劉八女再混,也會卑躬屈膝,歡迎跪送。如此一來,又何來後面的一系列事件。

按劇中設計,此事發生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再次被廢之前。此是,胤禛已為雍親王,也在精心謀劃奪嫡之舉。

也正因為他微服私訪,不顯山露水,而導致了太子和八王暗結親信、各成集團的惡跡顯露出來。從而,也體現了胤禛的廉潔奉公,大公無私,為後來康熙處心積慮地選擇他為接班人埋下了伏筆。

此事有一個關鍵人物——年羹堯,被設計成了胤禛的跟班和打手,是一個典型的赳赳武夫。而在歷史上,此時的年羹堯,已被康熙由內閣學士外放至四川做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他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深得康熙的高度讚賞,並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堯用心治川,平定蜀中民變,同時接受四川提督嶽升龍、川陝總督音泰的制約,哪還敢擅自調兵外出血洗江夏鎮。如果年羹堯擅離職守,兇殘屠鎮,惡性誅殺七百餘人,這即是清朝一條大案,不但要遭致同僚百官的彈劾,也會被朝廷處以重典。無疑,編劇只為了電視劇的噱頭,而嚴重忽視了清朝的吏治和刑法制度。


以禮觀書


原因有五。一是,康熙賜匾江夏鎮“禮儀德華”,作為皇子在這裡鬧出什麼亂子,傳回京有理說不清,傳出去也不好聽;二是,他微服回京本身不合禮法,暴露了身份恐招來麻煩;三是,劉八女是八爺九爺的人,說不定知道了真實身份還會趁亂殺了雍正,這不得不防;四是,雍正這時已經起了血洗江夏鎮的殺心,暴露過早日後不好下手;五是,雍正處事小心謹慎又殺伐果斷,以上四點符合他的性格。根據個人理解胡寫一氣,供交流批評。


老臘肉91244548


雍正和老十三江夏鎮不表明身份,不能過度解讀。編劇這麼編排,其實只是為了後面的劇情做鋪墊而已。改的好不好不評價,但是因為這麼改,導致後面的劇情有Bug。

其實在原著裡面,雍正和老十三壓根就沒有進江夏鎮。因為整個鎮子像個堡壘一樣,裡三層外三層,雍正一行人進不去,只是在鎮子的最外面溜了一圈。連劉八女的面都沒有見到,胤祥就跟胡教頭打了一架。而且還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電視劇保留了胤祥和胡教頭對打的情節,但是卻沒有表明身份。這就導致了後來劇情上的一個Bug。




雍正與胤祥在江夏鎮投宿時,對張五哥一家人說自己是北上路過的商人,全程都隱瞞了真實身份。追討戶部虧空案後不久,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千里迢迢來到京城,找到老十三胤祥,求他解救張五哥。

這就奇怪了,老十三在江夏鎮借宿時沒有表露身份。阿蘭一個江夏鎮的普通女子,他是如何得知當年那個借宿的小夥子,就是京城裡的十三阿哥的?



或許是劇情上有刪減吧,導致了這個說不通的情節……



當然了,如果不看這個劇情Bug,也不看原著小說,只看電視劇。雍正選擇不表露身份其實也很正常。

雍正和老十三被鎮子的莊丁拒絕進鎮後,劉八女和任季安(任伯安的弟弟)有一段對話。任季安說,京城來了個什麼四貝勒,變著法的從我哥那裡弄走了兩百萬兩銀子,其中一百萬兩是送給九阿哥胤禟的。現在沒錢孝敬了,任伯安的官位估計都難保。

也就是說,雍正和劉八女結仇了……

後來雍正和張五哥的父親在聊天時,據張老漢的透露,江夏鎮的莊主劉八女就是任伯安的小舅子,這個劉八女也不是個善茬子。

整個鎮子都被劉家買下來了,他的權勢在江夏鎮可以一手遮天。

這一下,雍正算是撞人家槍口上了。出於穩妥的考慮,那就更不能隨意表露身份了。誰知道保證劉八女這個地頭蛇會不會幹出什麼滅口的勾當?

更為關鍵的是,劉八女是八爺黨的門人。他雖然只是鄉下的土財主,但他不是土鱉。

劉八女在跟雍正和老十三打擂臺時,表現的很理智。雍正讓他放人,他立馬就把張老漢給放了,而且還打了胡教頭一巴掌。或許他是在作秀,但他沒讓雍正抓到他的把柄,也是他作秀水平高的體現。

相比之下,反倒是雍正的言行教為不妥。因為江夏鎮已經被劉八女買下來了,整個鎮子是他個人的私人財產。

清朝是保護私人財產的,雍正一行人擅自從劉八女的土地上經過,不經過地主的同意,確實是不能騎馬通行。劉八女讓雍正下馬的要求,沒毛病。

況且,劉八女還有康熙御賜的匾額。雍正就更不能表露身份了,否則丟的是皇家的臉面。



如果雍正強行裝逼,被劉八女把事情捅上了京城,讓老八一夥人知道了。在康熙面前參他一本,雍正也吃不消。


所以,於情於理,於現實情況。雍正都不能表露身份。



PS:江夏鎮這一段,編劇的目的並不是讓雍正受委屈。如果只是讓雍正受委屈,那這一段劇情就太膚淺了。

編劇在江夏鎮其實是埋了伏筆的,這些伏筆跟後面的劇情,起到了前後呼應的效果。

其一,從張老漢和雍正的聊天中,讓雍正知道了朝廷一直存在的賦稅弊政。

這個弊病就是截圖中的內容,士紳和官員不向朝廷納糧,也不服勞役。國家的國庫窮的叮噹響,而鄉下這些士紳卻富的流油。

關於士紳不納稅的政策,自古就有,明朝時期達到了巔峰。明朝後來滅亡,跟這個就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只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享受減免地賦的待遇。地主們把土地掛靠到有功名的人身上,就可以不向朝廷納稅了。朝廷收不上稅,只能把負擔壓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最後農民的負擔越來越重,釀成了明末大起義。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制度,康熙時期的賦稅制度跟明朝是一樣的。如果朝廷不在徵稅制度上做改革,其結果肯定也是跟明朝一樣。納稅的壓力全部強加在老百姓身上,而士紳則不承擔任何義務。





所以,後來雍正繼位後,才會有轟轟烈烈的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

這兩項改革,前者是為了廢除士紳不納稅的權力;後者是改革徵稅目標群體,讓田多的多納稅,沒田的不納稅。從制度上扭轉康熙時期的一系列弊政。

從江夏鎮張老漢口中得知的賦稅弊政,再到雍正繼位後推行的賦稅改革。劇情上有一個前後呼應,這才是江夏鎮這段劇情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雍正後來的改革很突兀,其實這就是沒有注意前面的內容了。其實編劇在第二集就做了鋪墊。朝廷的弊病,雍正一直就知道。

其二、就是為後來年羹堯屠殺江夏鎮做一個鋪墊了。這個就不細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