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註冊離岸公司,這五個問題得著重考慮!

2018年,在席捲全球的合規風潮中,各個屬地都開始遵循新的盡職調查規則,或是著手實施之前並沒有落地的各種文件合規要求。


毫無疑問,2018年CRS是金融圈最流行的一個詞彙,鋪天蓋地的關於CRS的講座和課程如火如荼。這樣的背景之下,離岸公司的適用場景,海外公司結構的設計初衷,多已發生根本性轉變。讓我們從實踐的角度看看今年設立離岸公司時要著重考慮哪些問題!


2018年註冊離岸公司,這五個問題得著重考慮!



一、“保密”已不復存在

2018年,在席捲全球的合規風潮中,各個屬地都開始遵循新的盡職調查規則,或是著手實施之前並沒有落地的各種文件合規要求。

比如,要求補充最終受益人的信息,登記董事、股東登記冊等等。對客戶來說,更新這些文件雖然增加了費用和時間成本,卻為公司換來了合規的保障。由於各個司法屬地對信息收集和披露的程度與程序各不相同,所以,如何在合規的基礎上有效的設置隱私機制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二、屬地的穩定性

時局多變的的今天,每天都有新法條發佈,或是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工具,以滿足全球客戶的各類需求。

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的實力、國際關係、離岸金融方面的人才等諸多的原因都會影響一個離岸金融中心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結構複雜就一定更有效嗎?

無論多麼完美的離岸結構,最終都是為資金服務。複雜、完美的結構,從理論角度貌似能夠實現客戶的種種目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比如面對銀行的審查時,卻被層層穿透,這就變成了紙上談兵。如何在實操中保持結構的有效性,才是需要關注的重心。

尤其要注意以下4點:

1、在銀行的通訊地址與註冊地址;

2、誰是實際控制人;

3、實際控制人的稅務身份;

4、自證證明中公司業務主動還是被動的判定。

在設立離岸公司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並非多層結構,或者複雜的結構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結構的有效在於符合結構的用途和將要運用的金融環境,尤其是合規環境,只有被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說接受的結構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結構。


2018年註冊離岸公司,這五個問題得著重考慮!



四、選擇合適的受託人

很多時候,一個企業家可能會從成本考慮,不就是註冊一個公司嗎?找一個最便宜的做完不就行了嗎?這個想法是有問題的。

尤其在當前的環境下,基於離岸公司所做的法律和金融行為多數是通過你的註冊代理來實現的,甚至你如何選擇一個銀行、選擇一個金融產品、股權的設計是會受到這個機構的影響的,一間公司的成本不高,但她承載的往往是家族財富的淨值。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誰幫助你去註冊就變得相當重要。

五、代持需謹慎

首先受託人如果是一個高稅區的稅務居民,在沒有CRS的情況下,他持有的海外賬戶的信息是不會交換回本國的,所以可以相安無事多年,但在目前這樣的代持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

比如,一箇中國公民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一個離岸公司的股東和董事名單上,於是他讓自己的澳大利亞的侄女來幫他開設離岸公司,並在香港開了賬戶。那麼在CRS開始交換信息的時候,澳大利亞的侄女如何向自己的稅務局去解釋這筆鉅款呢?是不是專業的受託人更加可靠呢?是不是即使產生了一些稅收,但專業的受託人更加有保障呢?


2018年註冊離岸公司,這五個問題得著重考慮!



總之,在2018年當CRS殺入離岸金融圈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面對“透明”這個原素的注入對整個生態的改變。這需要客戶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需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目標,重新選擇合適的夥伴,並努力尋求增加專業的意見,逐漸拋棄非專業的陋習,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財富結構更加健康穩定。

關注公眾號:海叔談海投,可以幫你:1、免費協助開設香港和美國銀行賬戶2、年化8%固定收益美元理財投資3、四十萬人民幣起的移民項目4、海外優質保險及信託的相關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