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啥意思?立冬進補吃啥好?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農夫也瘋狂】分享的關於農村大小事

立冬是冬季的的第一個節氣,其每年都是在11月8日前後。立冬一到,也表示著即將進入到冬季了,有些人認為立冬了,就正式入冬了。其實立冬並不意味著入冬了。氣象學上規定,一個地區連續五日的平均氣溫低於10℃了才算進入到了冬季。

立冬到!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啥意思?立冬進補吃啥好?

在民間立冬也有三候的說法: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前面兩候的很好理解,第三候估計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意思,其說的是立冬以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很多的動物在冬季都有冬眠的習性,而我們人類雖然不用冬眠,但是自古以來也有著立冬補冬的習俗。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流傳著“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俗語,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立冬到!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啥意思?立冬進補吃啥好?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立冬的時候要吃點好吃的東西,補充一下身體,這樣才能在冬天的時候抵禦嚴寒。古人們認為立冬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佳時節,因為在過去的幾個季節中,我們一直在勞動。尤其是在過去,生活條件差,肚子裡更是沒多少油水,所以在冬季的時候補一補,這樣在冬天的時候才能元氣足,自然就會少生病。那立冬吃什麼好呢?

對於北方人來說,基本上什麼節氣好像都有著吃餃子的習俗,而在立冬的時候同樣餃子的首選食物。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而立冬又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在民間也有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立冬到!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啥意思?立冬進補吃啥好?

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則流行在立冬當天吃狗肉、牛羊肉等大溫大補的食品,因為這些食物相對來說熱量比較高,吃到肚子裡之後,確實有著抵禦寒冷的效果。

相比於北方地區冬季吃餃子,南方立冬時節進補的食物就比較全面了,比如很多南方地區會在立冬當天選擇吃雞、鴨、魚等清補甘溫的食物。還有一些地方則主要是吃湯圓、南瓜、八寶粥之類的溫潤食物。尤其是吃雞是比較的受歡迎,在很多的農村裡,因為家家戶戶都飼養了家禽,所以很多人家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俗話說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雖然立冬是進補的好時機,但是進補的時候也要因人而異,並且最好先做引補,切不可大補特補哦!在你的家鄉,立冬會吃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