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股災的「替罪羊」,終於沉冤得雪了

11月5日晚,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分別發表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結案通知書,認定公司與國際知名對沖基金司度貿易涉案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該案結案。

當年股災的“替罪羊”,終於沉冤得雪了


三年前,這三家公司因在當時發生的股災期間向作為外資企業的司度提供融券服務,遭遇證監會頂格處罰。包括國際知名對沖基金的中國區主席李亦菲、程博明等中信證券11位高管、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做空貿易公司“伊世頓”等先後被牽出。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更是不堪重壓,在家中自殺身亡。

證監會調查結束後,於2017年對中信、海通、國信分別罰款3.08億元、255萬元和1.04億元,並沒收違法所得。

證監會主動糾錯,史無前例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石破天驚的消息。證監會主動糾正已經認定的錯案,這在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它固然表明了證監會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積極態度,但更重要的是,它顯示了市場監管作風的切實改變。

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對我國經濟形勢作出分析和對下階段經濟工作部署時要求,要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稍早些時候,證監會聲明發布的三條市場監管新意見,尤其是第二條優化市場監管,可以看作是對政治局會議精神的提前回應。

最近幾年來,A股市場的一個要害問題是隨著股指的不斷下跌,投資者的入市興趣減退,日成交量大幅縮減,市場活力趨淡,而這又反過來促使股指進一步下跌,市場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此次證監會的主動糾錯,顯示出證監會在優化交易監管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資本市場監管作風的改變,不是證監會停留在嘴巴上說說而已的虛言,而是需要以實際行動來向市場樹木立信。


在此之前,證監會一直以嚴厲執法著稱,在市場上顯示了說一不二的“硬漢”風格,但是市場執法是一種法律行為,需要具有謙抑的態度,高揚嚴厲執法大旗,看似“政治正確”,卻往往會偏離法律,特別是混淆罪與非罪、錯與非錯的界限,產生冤假錯案。

從表面上看,這是為了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但由於一些超越了法律底線的監管會使市場主體產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規的認知,從而索性馬放南山,不參與交易,使市場行情越來越低迷,並最終損害到投資者利益。

融券做空成了股災的“替罪羊”

證監會收回對三家券商的處罰,值得慶幸。但是需要我們思考的是,證監會為什麼會產生對這三家券商市場行為的嚴重誤判,並最終釀成錯案?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即三家券商和司度貿易所從事的是融券和做空交易。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在經濟基本面並無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波上漲行情,其背後的推手是一些機構利用融資制度,通過大量配資來激活市場,實際上就是在市場上展開了透支交易。

由於這樣做有利於股指上升,證監會容忍了。但緊接著大量配資出沒於市場,給國家的金融安全帶來威脅,證監會又開展了清理配資的行動;這一舉動由於操之過急,致使大盤出現劇烈動盪,多個交易日“千股跌停”,異常慘烈!

此情此景之下,三家券商和司度所從事的融券做空交易,就成了眾矢之的。但其實,融券和融資一樣,在當時都是法律允許的,只不過不同於融資的做多效應,融券所帶來的結果通常是做空。融券者的目的和融資者的目的也一樣,都是通過外力的馳援來壯大自身力量,達到賺錢的目標。

無奈,A股市場習慣於做多,只有行情上升,投資者才能賺到錢,市場輿論也會將其當作體現股市轉好的標誌,而做空則被視為對市場向上行情構成破壞的一種力量,不僅容易受到投資者的指責,也容易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注意。

於是,在2015年這個特殊環境裡,融券做空自然成為千夫所指,而給予其融券服務的三家機構則受到了頂格處罰。

期待建立新的長效監管機制

但其實,即使是在牛市之中,股市行情也不可能永遠向上,適度的做空可以與做多形成對沖,反而有利於平衡行情,減低風險。

也就是說,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融資做多氾濫成災,倘若有與之匹配的融券做空,雖然股市不會出現氣勢磅礴的所謂牛市行情,但也不會造成不斷疊加風險的單邊行情,以至出現讓人驚駭的“千股跌停”。

可惜的是,當時的市場監管部門對融券做空沒有足夠的重視,在市場風險加大以後,反而又將符合當時規定的融券交易當作“替罪羊”,作出錯誤處罰。

好在,證監會終於終止了對三家證券公司處罰,向市場發出了明確信號:優化交易監管,就是恪守法律,在法律的邊界內進行監管,而不是任意放大權力,對正常的交易橫加干預。更重要的是,證監會提出的減少交易阻力,增加市場流動性,也不是以行情上升為要求。對於合法的做空交易,監管部門同樣需要保護。

毫無疑問,證監會此番糾錯,無論是對於股市投資者還是A股本身,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正面意義。在此,我們也希望,監管作風的改變,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能夠成為今後相當長時期A股市場監管的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建立科創板並試行註冊制的改革目標已定,如果這個新生的市場仍然按原有的監管思路來實行監管,那麼它很可能會走上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老路。

因此,我們歡迎證監會此次的糾錯決定,並且希望它能夠把這種務實精神貫徹到未來的市場監管中,建立起新的長效機制,以此來迎接A股市場的大發展,給投資者創造更多的紅利。

來源 功夫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