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当代“愚公”呼唤救助扶持

站在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北杨村沟边,在九条沟两千三百亩荒地之中,有一片五百亩绿洲,这里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栽种着杨树、桃树、杏树,种植着小麦、芝麻、玉米、豆子,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 这就是村民范福年投资五百万元,历经两年开垦的一块荒沟地。2007年,他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承包了村里的九条沟两千三百亩荒地进行综合治理,期限70年。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原计划百八十万元就可治理一条沟,没想到现在一条沟就搭上了全部五百万元资金。目前,两千三百亩荒沟地已开垦耕地五百亩,还有一千八百亩荒沟有待开发。

北杨村从解放至今,全村人口从五百人增加到一千五百人,耕地从两千八百多亩减少到六百亩,荒沟坡地从一千八百亩增加到两千三百多亩,人均耕地从5.5亩减少到1.1亩,仅为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特别是村里的两千多亩沟地鸡零狗碎,最大的也不到一分地,而且如今大多撂荒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范福年对土地有一种本能的特殊感情。

  • 1960年,范福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生活所迫,他曾经跟着母亲要过饭,备受忍饥挨饿的煎熬。家中无粮时,母亲拿一把小笤帚起劲地清扫瓦翁底面粉的场景,至今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基于此,2007年范福年毅然抛下了三十年打拼来的事业,带上企业的五百万元流动资金跑回老家开荒造田。此前,范福年在西安谋生,从打工仔成为水泥添加剂领域的巨头,创建了奇辉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有工厂、有名车、有豪宅、有人气,有巨大的生意链。一个在外开拓了事业,拥有着数百万资产的成功企业家,却放弃了所有,回家开拓荒山,造福家乡,有人赞他是"当代愚公",有人却说他是"发神经",而他的回答却是:"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

  • 2005年,范福年卖掉名车和豪宅,带上老伴儿和孙儿回到家乡北杨村开荒。

  • 2007年7月,四台推土机欢叫着开进了工地,范福年带领27名农民工兄弟,租用了几台挖掘机和运载机,开始了"开天辟地"的垦荒事业。这位曾经打打电话、喝喝茶就能赚大把钞票的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却重新回到自己眷恋的黄土地,一把镢头一把锹,一把汗水一把泥,当起了地地道道的"生产队长"。老范还干脆把家搬到了沟畔上,与爱人吃住在沟边,俨然新版的"夫妻开荒"。

  • 到2008年秋季,范福年开垦的荒地,除了一整块有100多亩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地块加起来,总共近500亩。这些新平整地土质非常好,一年左右深翻两次就是好地,庄稼长势非常好,一年麦秋两料,效益可观。在此收益鼓舞下,范福年计划将附近的黄河水引上来,与山东寿光等地的农科专家合作,建一块高科技农田。然后,建立面粉厂和生态养殖场后,发展新型农业,带动村民致富。

这年秋天,范福年种植的80亩芝麻喜获丰收,亩产比村里的那些"好地"还多收了近一倍。在老范的影响下,北杨村四周及邻近的12个村庄的干部,纷纷要与他签订协议,想让他承包那里长达数十公里的两万亩荒沟。

「山西万荣」当代“愚公”呼唤救助扶持

范福年开发的路

「山西万荣」当代“愚公”呼唤救助扶持

范福年开发的荒地

  • 然而,范福年开发荒沟的计划,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挫折。2008年后半年,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柴油突然涨价,每桶柴油由原来的600元上涨到1000元、1400元,而他的工地每天就要柴油达4000元,加上人员工资,每天需要一万元。原计划造田2000多亩的资金,其实不够500亩之用。

为了推进开荒计划,老范绞尽脑汁筹集资金,姐姐准备买房子的30余万元拿来了,妻子、两个儿媳妇的项链、手镯、耳环也变卖了。西安的房子也出手了,儿女们不得不租房住。既然干起来了,就尽量想办法,能卖的都卖了,三百、五百的也算钱。尽管如此,由于投资太大,入不敷出,后续工程不得不忍痛下马。对此,全家人无不痛心。

如今,五百万元自有资金花光了,还欠下几十万元外债,时间白白流失,两千三百亩荒沟地才开垦了五百亩,范福年壮志未酬,心有不甘!

由于把公司资金全部抽走,他在西安的公司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债主盈门,业已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大儿媳妇抛下孩子远走高飞;二儿正在上大学,面临辍学的风险;大女儿勉强大学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小女儿才上大二,面临失学的风险。前几天,他们兄妹回老家一趟,发现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58岁的人,看上去就像七十岁的老头,头发白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一拐一拐的,全然没有一点昔日老总的风采……


十八亿亩耕地是红线。几年前,范福年开发的五百亩耕地已经万荣县发改局备案,并报请山西省国土厅验收,列入补充耕地范围。在此,记者呼吁有关部门对范福年予以救助扶持,以使这位当代"愚公"能够把这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的好事干好,干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