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男童數次暈倒中風,原是心臟有「心眼」

楚天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 薛源)六歲男孩數次暈倒,細心醫生查出真正原因,竟是先天性心臟病導致突發腦梗。專家稱,小孩發生不明原因的腦梗塞時,需要檢查是否有卵圓孔未閉,若排除了是其它因素則可能需要及早封堵卵圓孔。

心率過緩,需為心臟“加油”

家住河南信陽的小旭(化名),今年6歲。2個月前,小旭在學校突然一頭栽倒在地,送往當地醫院檢查,小旭心律失常,心跳的極慢,是典型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症狀,予以急救後小旭的症狀有所好轉。

但患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手術安裝心臟永久起搏器是最有效的辦法,考慮到小旭病情的嚴重性,醫生建議轉往武漢兒童醫院進一步治療。

今年8月23日,父母帶著小旭來到武漢兒童醫院。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勇接診發現,小旭面色蒼白,消瘦,明顯較同齡孩子個頭矮半截。心電圖提示,小旭心率最慢時每分鐘只有50多次,而6歲的孩子正常心率應該是每分鐘80-110次,確實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心率過低,血壓不夠,各臟器供血不足,嚴重影響小旭生長髮育,也令他的心臟嚴重擴大,心功能極差。可能某次拉肚子、嘔吐、跑跳、出汗多都可能引起小旭暈厥甚至休克猝死。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給心臟“加油”迫在眉睫。

“揪”出暈倒真相

問診中,孩子的父母說,平時小旭的身體就很瘦弱,活動耐量一直比同齡人差,別人奔跑,他坐著;別人蹦跳,他看著。而且,小旭不止一次暈倒,此前也暈倒過一兩次,但一直沒有檢查過原因。

患有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兒有暈倒症狀,通常是合併了阿斯綜合徵。小旭的數次暈倒也應該是如此,但一個細節引起了醫生的重視。

細看發現,小旭雙側肢體有些不對稱,一側肢體肌張力偏高,這些跡象使張勇察覺到,小旭的暈倒可能不是心源性的暈厥,而是另有“隱情”。

果然,腦部CT證實了張勇的懷疑,小旭腦中有血栓,是腦梗塞,俗稱“中風”。

中風一般是“老年病”,年僅6歲的孩子怎麼會得呢?家長十分疑惑。張勇推測,兒童一般既沒有三高等老年慢性病,又沒有外傷史、發熱、動脈穿刺置管等病史,問題可能出在心臟上。

心臟彩超再次證實了他的推斷,小旭的心臟卵圓孔未閉。這個未閉合的“心眼”正是導致他腦梗並多次暈倒的“罪魁禍首”。

張勇解釋,卵圓孔其實每個人都有,它是人在胎兒階段一個必不可少的生理通道,可維持胎兒正常的血液循環。一般來說,卵圓孔會在1歲以內開始閉合,3歲後仍不閉合則稱為卵圓孔未閉。成年人中約有20%~25%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留下一個小小的洞。

如果這個洞的大小足夠血流通過,則會形成一個靜脈血液進入動脈的異常通道,使得靜脈從身體其他部分帶上來的細小栓子有機會直接進入顱腦,造成堵塞。這種情況需及時治療。

小旭因患有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平時心率過慢致使心肌收縮力減弱,進而導致血液循環變慢,血液中的漂浮物,隨血液流動而堵塞某一支血管,造成靜脈血栓,血栓通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體循環,從而進入腦部導致腦梗塞發生。

形象的說,就好比一條含有泥沙的大河,因流速過慢導致泥沙淤積,而夾帶泥沙的一股河水突然“改道”,致使另外一支河道發生堵塞。

幸運的是,血栓沒有堵在關鍵部位,因此小旭沒有出現嚴重後遺症。

小旭多次暈厥的原因找到了,這樣一來,原本打算安裝心臟永久起搏器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溶栓、介入手術封堵卵圓孔是當務之急,否則,卵圓孔不封堵,血栓可能會再次通過未閉的卵圓孔,引起腦梗塞。

8月25日,醫生為小旭進行了溶栓手術,10月21日,又介入封堵了未閉的卵圓孔。

按臨床要求,為避免埋藏起搏器囊袋的傷口出血感染,卵圓孔封堵半年後才能再安裝永久起搏器。如今,小旭已順利回家休養,為半年後安裝永久起搏器做準備。

最小腦梗阻患兒僅3天

小旭並不是最小的中風患兒。據瞭解,武漢兒童醫院每年接診幾十例的腦梗患兒,最小的患兒出生只有三天。

為何小孩也會中風?該院神經內科主任吳革菲稱,兒童“中風”引起的原因跟老年人不同,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外傷、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潛在性卵圓孔未閉、遺傳性代謝異常及原因不明等。

吳革菲主任提醒,兒童“中風”的症狀及損害與老年人類似,部分能痊癒,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出現不自主的肢癱或面癱、吞嚥困難、流涎及語言障礙、視力障礙等症狀,嚴重者還有可能出現智能和行為方面的障礙。

因此家長應從預防入手,積極預防孩子頭、頸部外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手腳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嘴眼歪斜、語言不清、抽搐等症狀後不要在家自行觀察,應儘早就醫爭取治療時機。此外,當發現潛在性卵圓孔未閉時,需及早封堵,預防發生腦梗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