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的其他医学应用

紫杉醇的其他医学应用

目前紫杉醇医学研究的其他方面,包括紫杉醇涂层支架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紫杉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研究以及紫杉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紫杉醇的其他医学应用

紫杉醇涂层支架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使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逐步趋于年轻化,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又是诱发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的重要原因。

紫杉醇的其他医学应用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疾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导致冠状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心肌梗死则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常可以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是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因血栓形成而引起的。由此看来,冠心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受损、粥样硬化,血脂长期堆积,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造成血管逐步狭容直至堵塞冠状动脉,发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预计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头号疾病死亡的原因,所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70%,可先进行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狭窄>70%,则需做介入治疗。若有明显症状,狭窄<50%也应做介入治疗。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透视下,通过导管等特殊器材进入人体心脏和血管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方法。因介入治疗只需局部麻醉,操作简便,不需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少、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能迅速达到血管重建,疏通闭塞血管,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俗称“安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疗近年得到迅速发展,但因术中的机械损伤、支架本身的致栓性和血管内膜增生可致血管再狭窄,成为影响疗效的最主要问题。大量资料表明普通支架治疗是增加再狭窄的独立因素。而药物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上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实,药物涂层支架具有降低再狭窄率的作用。

药物涂层支架,顾名思义,就是将药物通过适当的方法涂布于支架表面,使之形成一个药物池,在血液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下,药物不断从支架表面洗脱,并在局部发挥作用。所以,药物涂层支架具有靶向性好、药物在局部组织中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等特点。但是药物涂层支架的药物释放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以下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再生、支架內血栓和动脉瘤形成、支架贴壁不良现象及边缘效应等。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目前利用不同的药物已经制成多种药物涂层支架,紫杉醇涂层支架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可以明显降低支架内内膜细胞的增生。紫杉醇主要是通过与细胞微管蛋白的a端和B端同时结合,使大量微管非正常地聚合,从而改变细胞骨架的平衡状态,产生结构的畸变,导致其失去正常的功能,使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止于丝状分裂期,造成细胞发育停止,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减少再狹窄的发生;同时,紫杉醇有效抑制新生内膜的生成,也有助于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

紫杉醇的其他医学应用

药物涂层支架曾被认为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一项革命,不过近年来其安全性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为此,德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调查表明,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可大大降低患者罹患晚期支架血栓的风险;与安装裸金属支架的患者相比,在安装药物涂层支架的患者中,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比例仅为安装裸金属支架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紫杉醇作为药物涂层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抗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作用是否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在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同时是否会带来其他副作用,这些情况也不免让人担心。对此,国内有关医学专家解释说,手术中用到的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患者每千克体重紫杉醇用量仅为1.22μg,是治疗肿瘤用量的1/300,。因而紫杉醇只会在局部发生作用,而不会造成全身的毒性反应。

想要获取更多相关的绿植知识,欢迎点击关注“南林打绿植基地”!想要获取更多相关的绿植知识,欢迎点击关注“南林打绿植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