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淨資金流入 主力暗中吸納五大板塊

11亿净资金流入 主力暗中吸纳五大板块

主力異動行為透露一大信號

市場資金進出

根據證券之星快贏數據顯示,截至收盤,兩市今日的總成交金額為3139億元,比上一交易日早盤減少796億元,資金淨流入11.5億元。

板塊資金進出

主力資金淨流入的前五位板塊分別是:木材、傢俱 綜合類 房地產業 機械、設備、儀表 其他製造業

主力資金淨流出的前五位板塊分別是:造紙、印刷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金融、保險業 採掘業 建築業

當日板塊資金流向前五名

序號行業名稱淨流入金額(萬元)佔成交金額比例
行業指數行業指數漲跌幅
1木材、傢俱17107.0323.59%479.150.36%
2綜合類8391.0638.54%628.721.40%
3房地產業5636.0815.27%712.320.96%
4機械、設備、儀表2363.119.40%691.4-0.21%
5其他製造業2322.6578.64%----

個股資金進出

資金淨流入的前五位個股分別是:智飛生物 天風證券 陽光電源 恆立實業 南京高科

資金淨流出的前五位個股分別是: 奧馬電器 康得新 東方園林 潯興股份 捷佳偉創

當日資金淨流入排名前十個股

序號股票代碼股票簡稱淨流入金額(萬元)佔成交金額比例最新價漲跌幅
1300122智飛生物15496.2699.30%42.210.01%
2601162天風證券15387.9626.74% 7.674.21%
3300274陽光電源10800.7954.90%7.5710.03%
4000622恆立實業7463.93100.00%6.089.95%
5600064南京高科6929.3391.72%8.17
9.96%
6002558巨人網絡3938.9472.55%19.924.95%
7600133東湖高新3778.2472.20%5.8210.02%
8002660茂碩電源3686.6695.96%6.07 9.96%
9000917電廣傳媒3582.1636.05%5.2510.06%
10000931中關村3496.7873.27%7.2510.02%

三季度信託持倉曝光:積極做多 重倉901只個股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工作完美收官,信託資金在三季度的調倉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共有1164筆信託資金殺入901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從持倉數量上看,三季度信託資金持倉258.68億股,較上季末的238.97億股增加19.71億股。而從今年三季度信託資金新進增持行業來看,其對電子和醫藥板塊尤為青睞。

三季度持倉市值縮水近6%

信託資金在資本市場上一向被視為重要的力量,除大量的證券投資信託、陽光私募資金外,部分上市公司股東設立專項單一信託持有公司股份也是重要來源之一。因此,信託資金的持倉狀況也被業內予以高度關注,甚至曾有研報將“信託持股”作為風險提示的內容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統計發現,今年三季度,共有1164筆信託資金殺入901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從持倉數量上看,當季信託持倉數量整體不降反增:三季度信託資金持倉258.68億股,較上季末的238.97億股增加19.71億股。

不過,從持倉市值來看,三季度信託資金在A股市場的市值有所縮水,自1922.71億元降至1809.65億元,環比下降5.88%。這其中固然涉及個股調倉的因素,更與三季度A股市場整體的走勢有關。

例如,在上述1164筆信託資金中,有489筆在三季度持倉未發生變動,合計持倉數量在171.65億股,截至三季度末,其持倉市值為1156.71億元,較二季度末的1324.66億元減少了167.96億元,環比縮水12.68%。

從遭遇縮水的公司來看,華潤深國投和安信信託首當其衝。作為國信證券的第二大股東,華潤深國投持有其20.62億股股份,當季市值由187.66億元降至174.05億元,環比降幅為7.25%。

信託加倉電子、醫藥板塊

由於信託資金在證券領域的配置與A股市場走勢密切相關,今年以來證券信託規模持續下降。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投向股票的證券信託規模自10127.15億元下降到10050.92億元,二季度進一步下滑至8157.03億元,環比下降18.84%。

不過,在資本市場處於築底行情期間,仍有多筆信託資金積極增持。顯示,今年三季度,共有161筆信託資金增持146只個股,合計增持股份達到6.93億股,持倉市值較上期增加5.21億元。此外,另有297筆信託資金新進成為27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新進持有股份合計達到21.65億股,持倉市值合計增加165.27億元。

從今年三季度信託資金新進增持行業來看,其對電子和醫藥板塊尤為青睞。

具體而言,在其新進增持的418只個股中,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個股共有39只,“醫藥製造業”個股也多達26只。此外,“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板塊也是信託資金新進增持的重點對象。

事實上,信託資金這一調倉趨勢與券商及公募基金觀點不謀而合。就四季度的行業配置而言,大消費、醫藥生物、電子等概念板塊成為多家機構佈局的重點。例如,平安證券研報指出,在市場悲觀預期被修正後,醫藥板塊有望迎來秋季反擊,目前性價比更為突出。廣發證券研報則表示,前三季度電子行業業績出現結構性分化,消費電子和電子上游的基礎元件、 PCB、半導體等細分行業表現亮眼,看好光學與涉頻等未來重要創新方向。

而從個股情況來看,宜昌交運在今年三季度獲得包括中信信託在內的3筆信託資金的一致增持,合計增持數量為594.31萬股,另有1家新進成為其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此外,多喜愛、綠景控股、泰禾集團、新黃浦、新日恆力等熱門個股當季獲信託資金新進增持的數量也多達3次。(證券日報)

主力資金淨流入中止 金融板塊遭遇撤離

5日,滬深兩市各主要指數寬幅震盪,主力資金連續四個交易日淨流入態勢遭到終結。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內外積極因素在加速積聚,A股反彈仍將繼續。短期休整,利於籌碼交換,為後市修復行情打下良好基礎。

中止淨流入態勢

5日,數據顯示,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出240.27億元,分類看,中小板指數流出54.19億元,創業板指數流出34.61億元,滬深300指數流出133.36億元。而在此前四個交易日(10月30日-11月2日),兩市主力資金持續流入,分別為17.96億元、57.11億元、52.7億元、280.67億元。

從10月中下旬指數探至2449點以來,主力資金流出力度較10月上旬已經明顯減弱,而5日兩市淨流出逾240億元,僅次於10月23日淨流出的299.31億元。這也引發市場部分擔憂,反彈行情是否因此提前終止?

分析人士表示,10月份,各指數回落幅度均較大,最為抗跌的上證50指數下跌幅度也近6%,而下跌幅度最大的中小板指則達13%。類似的普跌在今年已經出現過多次,分別在4月、6月、8月,10月份這次是今年的第4次,而且這次的跌幅明顯大於之前幾次。之前幾次普跌,之後的一個月呈現漲跌分化,因此11月份至少漲跌分化可以期待,由於10月份的跌幅較大,11月份出現整體回暖也很有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5日,在三大股指中,創業板指數表現最為強勢。對此,機構人士表示,創業板指數連續7個月收陰,歷史最弱運行,月線指標RSI跌至歷史新低,嚴重超跌,反彈條件理想。反彈高度綜合參考2016年4月之後的壓力線以及今年7月的小高點,大約在1700點附近。由於之前的嚴重超低,反彈初期回升速度會比較快。

拋售大金融板塊

從行業層面看,5日,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綜合、紡織服裝、電氣設備三行業實現資金淨流入,分別為13078.88萬元、4092.32萬元、2433.66萬元。在主力資金淨流出行業中,電子、非銀金融、銀行、醫藥生物等行業流出金額較大,分別為32.34億元、25.22億元、21.62億元、20.40億元。

對比上述數據可見,資金淨流入的三行業之間並無共同屬性,而在資金淨流出金額較大的行業中,金融板塊成為“重災區”,而其也是A股本輪反彈的主要推動力量。

上週券商板塊跑贏滬深300指數和非銀板塊,不過上漲邏輯卻出現了重要變化。中信建投表示,過去兩週,各項緩和股票質押風險的政策相繼出臺,使得券商資產質量改善成為共識,若按PB估值,理論上相對收益約等於“未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淨資產-未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而在近期市場基本面持續改善過程中,券商板塊上漲邏輯在“資產質量修復”的基礎上新增一層“業績修復”,短期內有望持續獲得相對收益。龍頭券商普遍擁有較強的資本實力、豐富的機構客戶資源和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在傳統業務的存量競爭及創新業務的牌照申請上佔得先機,配置價值更優。

對於銀行板塊,川財證券表示,從三季報看,28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6.91%,行業基本面持續回升。展望四季度,在穩增長政策指導下,貸款規模有望繼續上升,流動性充裕幫助銀行保持淨息差處於較高的水平,銀行資產質量可能出現分化。當前板塊整體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短期在監管政策的邊際寬鬆下,資產質量較好的銀行仍有配置價值。(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