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爲什麼偏偏要姓趙

元代著名的文化領袖人物是趙孟頫。他博古通今,名藻四海。著有《琴源》、《尚書注》、《松雪齋集》。以書法、畫馬著名。他的行意楷書,繼承了二王精神,特別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行意楷法,完成了楷書速寫的完美形式和結體技法的新範式,為明清兩代的文牘書寫和書法創作,注入了新鮮的智慧與生氣。對書寫中國漢字效率的有效提高,作了傑出的最後的美學與技法完美相結合的貢獻。

趙孟頫為什麼偏偏要姓趙

但是趙孟頫因宋室子孫入元做官,也受到了明清各代士人的不解甚至鄙夷。趙孟頫未必毫無反抗異族的精神。出他在政權更迭,國家統一之際入元皇政府,履行士人服務於國家之職,或多或少地為化解華夷衝突,做出了不惜人格受辱的努力。這正是中華民族成為多民族國家,需要在融合過程中應該付出的階段性心理傷害之代價。總的來說,為國不為私,仍然是趙孟頫以大智大勇,做出的歷史性正確選擇。他們(包括清代的洪承疇,錢謙益等)降私志而不負國家團結、統一、中興之潮流,是對中華民族融合有貢獻的促進者、先行者。

趙孟頫為什麼偏偏要姓趙

任何一個人,不可能自由選擇國家的統治者,但必須自覺的選擇,做一個國家的好人,這是他的天職可以作出充分選擇的權利。好人不亡,國家自然不亡。趙孟頫入朝做官以後,並不是助紂為虐,飛揚跋扈,而是謹小慎微,努力促進民族融合。據說,他為官一生,不曾鞭笞一人,深受士人好評。從他學藝者甚眾。後來成為元代山水畫大家的黃公望,就以曾為趙孟頫的小學生,引以為驕。

趙孟頫的繪畫,開創了寫意水墨的推動,他善畫馬而不畫鞍。唯一一幅著朝服乘馬圖,才畫了鞍,他個人不“安”(鞍),但希望天下平安。趙孟頫的兒子趙雍,孫子趙麟皆以書畫名。夫人管氏也是畫竹妙手。

趙孟頫為什麼偏偏要姓趙

在那個華夷文化衝突強烈,舉世高楊復趙的時代,趙孟頫卻悄然向元皇稱臣,這就要怪趙孟頫姓趙了。元初,向元皇稱臣的漢人甚多,最受鄙夷的只有趙孟頫一人。甚至說什麼,趙孟頫性軟弱,書法無筋骨,俗不可學等等。我們應該清除玷汙在趙孟頫身上的歷史塵埃,恢復他在歷史上對民族文化發展的貢獻,對民族融合的促進和對民族政治文明的踐行。元初,經濟蕭條,貨幣貶值,濫發元鈔,趙孟頫主張,虛實相生,以銀為本,鈔不濫發,可保經濟穩定。《元史•趙孟頫傳》說;“前史官楊載稱:孟頫之才,每為書畫所掩;知其書畫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知其經濟之學”。其真知子昂之者,有如元史作者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