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時代,你的優勢在哪裡?

昨天翻看今年的《中國好聲音》,看到一個清華的選手,竟然可以用人工智能創作音樂,突然就感覺很可怕,我們如今的世界人工智能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充斥著你生活的各個角落。

這個時代,低頭看的是手機,抬頭看的是電腦;家務有智能機器人,做飯有智能電飯煲;出門有微信支付寶,國內外花錢掃一掃……

機器時代,你的優勢在哪裡?

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朋友聚會、家人聚餐,同在一張桌上卻悄無聲息,每個人都捧著手機,相隔幾公分都懶得對話一句,但有可能這個時候其實彼此都在各種社交軟件上熱火朝天的閒聊著。

當週圍的事物都逐漸的被AI所替代,你真的越來越快樂了嗎?

越來越多的機器代替了人工,但是,大部分人類的生活壓力並沒有改善?生產力提高了,似乎,生活並沒有變輕鬆,那我們要進步的目的是什麼?

以前的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二十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過去的200年是知識、科技的時代,未來的100年則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

機器時代,你的優勢在哪裡?

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思想與感情的,換言之,有思想的人,TA的感情是豐富的,內心是豐盈的。知識可以學來,但智慧是一種體驗,人類和機器未來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

相比之下,人能勝出的就是人比機器感情豐富,主觀能力強,創造性強,要最大限度發揮人的優勢,其實就是注重內在感情文化的培養,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無法給予的,唯有自己去體驗,才能慢慢充實自己。

機器時代,你的優勢在哪裡?

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相信如果從五千年以前就盛行人工智能的話,那麼如今我們一定不會擁有那麼多的文藝寶藏。正因為那是歷史的沉澱,血汗的集結,才會讓人們看到一個國家的底蘊。

李開復先生說過: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而這藝術,指的從來不是藝術本身,對於一個人來說,它指的可以是整個人的人生觀;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它可以是一個國家的寶藏。這,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

沒有藝術思想那人與機器人沒有任何區別,藝術思想就是人與機器人的本質區別。一個人的人生可以被藝術所改變,被藝術浸染的人都會擁有一種獨立思考、感知世界,自我交流的能力,一言一行,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彷彿永遠處於中心,他們所具有的外在,是內在優雅的外化。這,也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

機器時代,你的優勢在哪裡?

很喜歡木心寫的《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那個時候,字是寫出來的,從來不會提筆忘字;那個時候,朋友是交心的,從來不會相對無言;那個時候,文化是有人靜心欣賞的,從來不只是為了炫耀。

當你的生活逐漸被機器所替代,請記得豐富你的內心,豐富你的藝術世界,因為只有這些,才會是永遠不會被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