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兩封公開信,看阿里騰訊的未來之路

馬雲馬化騰兩封公開信,看阿里騰訊的未來之路

馬雲馬化騰兩封公開信,看阿里騰訊的未來之路

馬雲馬化騰兩封公開信,看阿里騰訊的未來之路

10月底,業界有兩封信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解讀。首先是馬雲,最後一次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身份發佈了一封公開信。緊接著,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這天,馬化騰也發佈了一封公開信。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形勢都在發生變化,阿里騰訊兩家公司也正在經歷轉折,這兩封信發佈的時機和內容,都值得認真揣摩研究。

  • 首先,這兩封來自大佬的公開信,還是頗多相似之處的。
  • 從背景上看,發信的時機都是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從外部看,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家公司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戰。這其中,王興最早提出的“互聯網下半場”是原因之一,更大的背景是全球經濟同樣摩擦不斷。從自身看,作為阿里巴巴帝國的創始人和多年以來的靈魂人物,馬雲的退休勢必會讓大家對阿里巴巴今後的發展產生些許擔憂;騰訊雖然暫時沒有領導人更迭的問題,但是隨著股價不斷下行,一直被討論“是否抄底”的騰訊也到了關鍵時刻。

  • 第二,兩家公司都在將主場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從淺層的連接轉向更深層次的數字化。

馬雲表示阿里大力佈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賦能製造、零售、金融行業,其中特別強調了製造業。前幾年佈局的雲計算眼下讓阿里的確在數字化方面取得了領先優勢。馬化騰則開場就說“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為此,騰訊不惜在架構上再次大動干戈,組建了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專門負責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生態融合。

  • 第三,兩家公司都在強調“生態共建”。

過去互聯網談的比較多的是顛覆,但現在,互聯網要和傳統行業一起抱團取暖。比如馬雲強調“阿里巴巴不是進軍制造業,而是賦能製造業”,而且將阿里巴巴過去的成績定義為“經濟體生態系統”;馬化騰要在已經建立起的互聯網生態基礎上,做好“生態共建者”,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與合作伙伴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據說,阿里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大肆招聘儲備來自建築、能源等各個行業的專家,數量驚人。對於騰訊而言,在講了數字化科技創新之後,馬化騰再次強調騰訊不是要在各行業裡爭冠軍,而是要做“助手”,這也是“生態共建”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 第四,兩位Mr. Ma點到的幾個具體行業,重合度也比較高。

馬雲重點說了製造業、零售業、金融業,其中零售已經卓有成效,是阿里的大本營,而製造業則算是順流而上,是未來的重點;馬化騰提到的幾個重點行業有醫療、教育、交通、零售、和製造。在通用的連接達成以後,兩位大佬都在強調在垂直行業裡的深度參與,未來兩大平臺之上,除了通用業務之外,聚焦行業應用的解決方案、工具插件也將迅速成長起來。

  • 第五,這兩家“互聯網”行業的代表,都強調了佈局線下的重要性。

這符合線上紅利消失之後互聯網巨頭轉向線下的趨勢。阿里讓零售業的20萬門店實現了線上和線下一體,讓昨天的零售業煥然一新成了“新零售”。製造業的今天則跟零售業的昨天相似,即線下才是主場,無論阿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要賦能製造業就一定離不開線下這個主場。騰訊方面表示,要讓互聯網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把數字創新下沉到生產製造的核心地帶,將數字化推進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而生產製造的核心地帶、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這些都是線下的。

  • 雖然有這些相似之處,但兩家平臺的業務和特質畢竟大不相同,信裡還能看到哪些不同點值得我們挖掘呢?
  • 首先,兩位大佬的狀態不同了。

馬雲老師要退休了,而馬化騰還要繼續努力工作。過去兩個人的風格就不一樣,現在狀態不同,發言風格就更不一樣:馬雲暢談使命和價值觀,以過來人、老領導的姿勢鼓勵阿里的年輕人、鼓勵股東,幾乎沒怎麼講具體業務;馬化騰面對一眾合作伙伴,公開信的內容幾乎都圍繞著業務重組、未來戰略、行業佈局云云。馬化騰的表達讓人想起《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以及騰訊的回應,騰訊過去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沒有阿里那麼投入,也不怎麼談使命和價值觀,但是這一次的公開信明確表示了助力合作伙伴的戰略和技術驅動的策略。

  • 其次,兩家企業在核心戰場上的擅長打法不一樣。

阿里在商業數字化上的深度遠勝騰訊,正如騰訊在社交和娛樂領域遙遙領先。雙方對產業互聯的攻守策略也相應不同:阿里是基於其經濟體生態系統,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來賦能各行業的生意;而騰訊更多依賴其龐大的消費互聯網基礎、社交平臺和內容生態,再通過各種新技術,為產業互聯與消費互聯尋找可用的連接點。其實在2B的生意上,阿里是否的確更勝騰訊一籌,現在還是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阿里從一開始就是做2B銷售,中供體系威名遠揚,用那套方法論去搞中小企業市場,如果再配上標準化的方案產品,阿里做深度的數字化服務是沒問題的。在產品上,阿里從過去的零售到現在的釘釘,企業服務都是重中之重;反觀騰訊,過去業務主要聚焦2C,現在在企業微信上逐步發力,但與阿里相比,總感覺投入力道不夠。當然對此,騰訊高管一直並不認可。

  • 第三,對國際化的重視程度不同。

對於阿里,“全球化”跟“電商”一起寫在了它的基因裡,因此無論是新零售、製造業還是其他領域,馬雲和他帶領下的阿里都是放眼全球的。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支付、雲計算、物流等各業務都已經開始在東南亞、俄羅斯等海外市場開花結果,馬雲在公開信中也強調了阿里未來全球化的趨勢。騰訊則暫時看不出進軍全球化的舉措,此前微信和QQ出海的經歷不太樂觀,而此次馬化騰的公開信中也沒有發出關於全球化的信號。

兩位老大的公開信發佈之後,阿里在11月2日發佈2019財年Q2的財報(2018.7.1-2018.9.30)。阿里巴巴新一季收入同比增長54%,核心電商收入同比增長56%,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0%。雖然阿里仍然以強勁的漲勢領跑整個互聯網圈,但是面臨疲軟的經濟大環境,阿里主動調低了2019財年營收指標,同時推出一系列舉措來扶助中小企業。CEO張勇也再次強調了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騰訊新一季度財報尚未出爐,從2018Q2財報看來,騰訊的總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30%,但利潤和利潤率都在下滑(經營盈利比去年同期下降3%,經營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40%下降至30%。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2%下降至25%)。這份財報讓騰訊受到了不少質疑,“抄底騰訊”的討論也沒完沒了。不過另一方面,騰訊在通訊及社交領域仍然佔據流量優勢,微信與WeChat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同比增長9.9%,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7.0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7.0%。

  • 過去一段時間,騰訊的股價先是大跌,後又補漲,但後續走勢如何,仍待繼續觀察。一眾股民到底能否抄底?歡迎跟帖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