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诗歌,童年将是一片荒芜

特别推荐晨山学校音乐教师魏强的新作品

(来自网易云音乐)

什么是晨诵?

当年彭雪枫将军驻军在鸡鸣镇,有意创建剧团,来鼓舞士气、宣传抗日。他和另外两位将领商量给剧团起个什么名字。三个人说好了,把各自的主意写在手上——一个写的是“天亮”,一个写的是“黎明”,而彭将军写的,是“拂晓”。

我曾经以为,“晨诵”,同“早读”大概就是“拂晓”同“天亮”吧。

时朝莉老师,帮助我认识了晨诵。

在CCTALK,她的彩虹花和阅汇公益课程已经坚持了两年。而这个了不起的工程,就是从时老师带领孩子们晨诵开始的——那可是全国几百个班级的孩子啊,有的班级有上百个孩子,有的则只有三五个娃。

在她给加斯顿小学的教师培训的现场,我看到了她眼里的光。

那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光。

她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活,享受这样带领孩子用诗歌开启黎明的美好。

严盈侠老师,让我对晨诵多了一点思考。

来到运城国际之后,我是怀着敬意走进严老师的课堂的——“桃夭”,是多少教师心中的传奇。

如果说,小学的晨诵是轻灵的,那么,她和她的初三的孩子们的晨诵,则是厚重的。

“时光赐我青春与死亡,尽管我戴着镣铐依然像大海一样歌唱。”

是的,南明的中学课堂,不讳言生与死。

教师,当为导师。

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朗读与思考中,去品味生命,去尝试抉择。

然而,我仍然不懂晨诵。

之前,我在加斯顿小学,不也安排了早读么?安排孩子们读《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安排孩子们读《疯狂背古诗》,安排孩子们读《小古文一百篇》……在我看来,这些材料,才是更有用的——可以背诵,可以引用,可以培养语感,可以为将来的中学乃至大学“打埋伏”,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

晨诵,为什么偏偏要读“最没用”的东西?

特别是那些儿童诗和现代诗歌——哪怕是泰戈尔和纪伯伦。

虽然我一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应试论”,但是,作为小学教师,我仍无法不让自己存有功利之心。

非常幸运,能够观摩“擦亮晨诵之美——全人之美课程联盟晨诵课程专题研讨会”。

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我只是任自己浸润在课堂中,浸润在每一首诗里,每一句话中。

我只是忍不住,轻轻跟读出了声。

原来,我不懂晨诵,是因为我不懂诗。

我根本不懂得诗的意义,不懂得诗对于生命的意义。

什么“气自华”?

并不是因为讲起话来说得漂亮而“气自华”。

而是源于全然的快活,也源于思绪的超然。

你相信么?

三场讲座,六节课,以及干国祥老师的一场答疑两场点评……

我竟然只记住了一句话。

这句话来自田超静老师:“如果没有儿童,世界将是一片沉寂。”

我试着写下去:“如果没有儿童,世界将是一片沉寂;如果没有诗歌,童年将是一片荒芜。”

原来,诗歌并非阳光下的花,而是黑夜中的星。

原来,晨诵,并不只是“早读”,而是与童心相遇,与崇高共鸣。

2018年10月27日

如果没有诗歌,童年将是一片荒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