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3500餘年采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銅陵市,別名義安,因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歷史綿延3500餘年,銅文化早已浸潤每一寸土地,銅產業則擔起城市發展的脊樑,與馬鞍山一起,合稱安徽工業的"銅牆鐵壁",現轄3區(義安區、郊區、銅官區)、1縣(樅陽縣,2015年由安慶劃歸銅陵),人口171.2萬。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數千年的開採,銅礦資源已接近枯竭,2009年,銅陵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全國共69個),轉型是唯一的出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銅陵市堅持生態優先,“抓住銅、延伸銅,不惟銅、超越銅”,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這座古老的城市,又煥發出新的活力,2016年度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中,銅陵市被評定為優秀,且連續4年獲此榮譽,2017年銅陵入選首批12個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將為推動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積累經驗。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抓住銅: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銅業仍然是銅陵的主導產業,為強市之基、立市之本,佔全市工業產值70%以上,面對銅礦資源枯竭和環境約束趨近,銅陵以產業鏈延伸為重點,全力支持銅產業轉型升級,“抓住銅”方能抓住最大的優勢,為轉型發展擔綱承梁。

首先是原料問題。目前銅礦殆盡,絕大多數已停止開採,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江海聯運,原材料改由國外進口(佔97%)或部分國內供給,同時,銅陵還大力發展廢雜銅拆解業,循環利用,以降低企業的原料成本。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其次是淘汰落後產能。2008年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第一冶煉廠)關閉,2017年金昌冶煉廠(第二冶煉廠)也永久關停,關停不是不發展,而是堅持生態優先,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高端化發展。

再次,以科技創新促產業邁向中高端。銅陵長期處於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低,粗銅產能過剩,而高端銅產品則缺口較大,圍繞“世界銅都”,以建設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契機,銅陵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人才引進、科技創新和工藝改造,不斷拓展延伸銅精深加工產業鏈。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近年來,銅業發展提質增效顯著,2017年銅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370億元,電解銅產量達125萬噸,銅加工材首次突破200萬噸(同比增長13.6%),銅基新材料基地產值867億元(規模全省第一,同比增長27.8%)。

超越銅:積極培育替代產業

“產業結構單一”、“一企獨大”、“生態破壞嚴重“都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通病,一旦資源枯竭,過去依賴資源所形成的產業鏈就無優勢可言,隨之而來的是財政收入減少,政府公共服務不足,就業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問題,要麼礦竭城衰,要麼轉型發展。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而轉型發展主要有兩大路徑:一是延伸產業鏈,二是尋找替代產業。銅陵則把二者結合,”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伸銅精深加工,構建包括採礦、冶煉、銅材加工、銅裝備製造,銅文化等完備的產業鏈;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替代產業,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尋找替代產業並不容易,像有些城市區位條件不理想,招商引資就很吃虧,但銅陵地理優勢明顯,毗鄰合肥、蕪湖、馬鞍山,緊鄰長三角,依託長江經濟帶和皖江城市帶建設,擁江發展,跨江發展,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先發區域,也是江淮產業聯動的重要一員。

銅陵:3500餘年採冶銅歷史,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

銅陵依託科技創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產業結構逐步優化。2017年銅陵非銅產值135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970億元,同比增長30%,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5%(2018年上半年為39.6%),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銅陵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從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到全國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從結構單一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到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城市,銅陵穿越千年,一路風塵僕僕,復興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