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小编有听音乐习惯,家里购置了不少CD音乐光盘,闲暇时泡一杯茶水,静静地欣赏各种佳作,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小编经常喜欢听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演奏的一首曲子,名叫《Spring Breeze》,旋律非常优美,画面感极强,随着音符跳动,你能感受到美景呈现,春风拂面。不愧是大师,把这首曲子演绎的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如醉如痴。有时在大街上也能听到这首曲子,应该说喜欢的人不在少数,小编觉得这首曲子一定是出自哪位名家。有一次偶然听收音机介绍一首曲子的背景,才知道这首曲子的中文名是《望春风》,才知道这首曲子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望春风》词作者是李临秋,曲作者是邓雨贤。

李临秋1909年出生于台北牛埔庄,李临秋父亲本为富商,后因故家道中落。1924年,李临秋受亲戚介绍进入永乐町永乐座戏院担任职员。1932年,他以闽南语为两部上海电影《忏悔》《倡门贤母》填了两首同名广告歌曲的词。虽然该歌词只是为了吸引民众前来观赏电影,没想到颇受欢迎。之后,有感于台湾社会被封建礼教捆绑,女子只是生育工具,表达与追求个人情感是大逆不道,如花少女只能默默承受工具的命运到老到死,为给台湾少女们争取发言权,为女性打抱不平,他根据小说《西厢记》中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描述的少女情怀,创作了知名歌曲《望春风》的歌词。之后他还创作了“四、月、望、雨”中的《四季红》。他就职的永乐戏院被拆后,他就退休在家不再创作。仅于1977年发表《相思海》,这首歌也是他的最后知名遗作。李临秋先生1979年逝世于稻埕老家,享年69岁。为了纪念李临秋对台湾本土歌谣的贡献,2009年12月台北市政府于大稻埕公园树立了李临秋公共艺术纪念雕像,这也是台北第一座文化名人雕塑。

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邓雨贤1906年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名门望族,15岁时进入台湾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就学,24岁时远渡日本学习作曲。在台语流行歌曲之中,有所谓的“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四首台语歌谣,这四首台语歌谣在当初面世之时都曾造成一时轰动,甚至达到大街小巷人人传唱的地步,即使时间已然经过数十年之久,它们仍然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不时地被记忆着、歌咏着。而这些充满台湾特有情调,让人一听便难以忘怀的悠悠旋律,全都出自于邓雨贤一人之手。邓雨贤35岁时,因日本实行皇民化运动所有汉语歌曲全遭禁唱,便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在国小任教, 39岁时因病去世。1984年6月1日,邓雨贤的半身纪念铜像被正式安置于今日桃园县龙潭乡波光粼粼的龙潭埤畔,这座铜像是第一位台湾本土音乐家的纪念铜像,纵观邓雨贤的一生,或者真可说是「人生有限,艺术永恒」之最佳写照。

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望春风》自问世以来,广为台湾民众喜爱并传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广征军夫,将该曲改填为日语歌词《大地在召唤》,把优美的旋律改为杀气腾腾的军用进行曲,宣扬所谓伟大的“大东亚共荣圈”,妄想用一首歌曲把台湾同胞绑在日军的战车上为日本充当炮灰,真是糟蹋了这首优秀歌曲。

历史走过了85年,这首歌曲一直是台湾最受欢迎的台语流行歌曲、台湾歌谣之一,2000年,一项由台湾官方与民间媒体举办,超过220,000人参与的《歌谣百年台湾》活动中,该曲获得最受欢迎老歌的第一名。

这首音乐有多个版本,有歌曲版本,许多歌手都唱过这首歌,如邓丽君、凤飞飞、甄妮、陶喆等,有吉他和萨克斯演奏版本,还有轻音乐版本。听过这么多版本,小编认为,还是萨克斯演奏版本的好听,你觉得呢?

这首优美的音乐,背景竟如此曲折,近百年长盛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