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二師八團駐地濟南市(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1970年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由山東省勞改單位移交給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改編為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
  • 1974年11月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撤消,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移交給地方濟南市管理,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改稱“濟南市化學纖維廠”。

濟南市化學纖維廠

  • 濟南工業南路丁家莊段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馬路——化纖廠路。它是因濟南化學纖維廠(以下簡稱濟南化纖廠)所在而得名。
  • 昔日的化纖廠土地被房企分割成各個項目。
  • 濟南化纖廠是由原尼龍研究所發展而來。一九五八年,山東監獄管理局(勞改局)成立了三個研究所。一是無線電研究所,地點在王村;二是鋼鐵研究所,即濟鋼二分廠;再就是由尼龍研究所發展起來的濟南化纖廠了。尼龍研究所形成生產能力後,更名為生建合成纖維廠仍歸監獄管理局管理。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一九七〇年由省軍區接管,改製為生產建設兵團,先後分批召進了五六百名待就業的學生為兵團戰士,實行軍事化管理。一九七五年建設兵團撤銷,工廠改由濟南紡織局管理,更名為濟南化學纖維廠。這是全國最早研製生產錦綸纖維的廠家之一。
  •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濟南化纖廠所在的周圍都是莊稼地。通往市區也沒有像樣的公路,工廠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廠裡有兩種產品、一種副產品在當時的濟南市民、農民中廣為流傳。兩種產品一是規格較粗的尼龍絲,其主要用途是漁民結網捕魚。不知是誰發明了用這種尼龍絲編織網兜,又結實又便宜又方便。那幾年,幾乎家家都用這種尼龍絲網兜。二是尼龍絲襪。當時廠裡有一個襪子車間,用自己生產的尼龍絲生產尼龍絲襪。在那個年代,有雙尼龍絲襪也是件值得炫耀的事。當時,廠裡經常將不合格的尼龍絲襪發給職工當福利。所謂的副產品其實就是生產排出的廢水。因這種廢水中有氨的成分,可以當氨水澆地施肥。那幾年十里八鄉的農民開著拖拉機、拉著地排車,車上裝著皮囊或大空油桶排著隊到“尼龍廠”,拉“尼龍水”澆地也成為一景。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要說濟南化纖廠的輝煌是從一九八五年開始的。這是因為它先後承建了滌綸、錦綸兩個重點工程。
  • 一九八五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在濟南化纖廠基礎上投資6.7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6.6萬噸的滌綸工程。這是“七五”期間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也是濟南市自建國以來國家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建設工程。
  •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原來的莊稼地上建起了一排排新型、寬敞明亮的大廠房;在工廠馬路對面還新建了會展大樓(現為歷城區法院)、濟南保稅倉庫(現改建為商業樓盤)。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濟南滌綸工程建設逐漸由試生產轉為正式生產。濟南滌綸工程建設指揮部改名為“濟南化纖總公司”(齊魯化纖集團)。大量的滌綸纖維源源不斷地由此運往全國各地。
  • 在廠區建設的同時,廠裡也沒忘記關心職工的生活設施:為中年技術人員建起了三居室“典式”宿舍樓(樓房外形似“典”字),為青年職工建起了小戶型婚房“鴛鴦樓”。新建了職工醫院、子弟小學、游泳池、賓館,改擴建了浴池、幼兒園,還在威海建起了職工療養院……為職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那幾年,在化纖公司上班也是令人羨慕的。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在滌綸工程建設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六年九月發行的“山東濟南滌綸廠建設有獎保息債券”。這是濟南市首次由銀行代理發行的企業債券。當年,濟南市民積極認購滌綸工程建設債券,大力支持了工程建設。
  • 在滌綸工程建成投產後,濟南市制定了“建設錦綸重點工程,實現滌綸、錦綸齊飛”的目標。
  •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濟南化纖廠與港商、臺商合資,引進了近百臺先進的織機生產“化纖絲綢”,成立了濟南泉春紡織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經驗。在此基礎上,與日商合資成立了“濟南暢源化纖有限公司”;又與臺灣聚隆公司合資建起了年產2.4萬噸化纖纖維的“濟南聚大纖維有限公司”。這些合資項目的特點是:我方主要以廠地、廠房、人工為主要投資,建設週期短、見效快。使這個廠的年產量達到四萬多噸。聚大纖維有限公司的經理王克璋先生還被濟南市人民政府授予“濟南市榮譽市民”稱號。一九九六年十月,經上級批准濟南化學纖維廠更名為“濟南八方錦綸集團”。實現濟南市政府提出的滌綸、錦綸齊飛的目標。
  • 滌綸、錦綸兩大工程的建設,壯大了濟南的紡織工業。當年,兩個廠的職工達一萬多人,至九十年代中期產值、利稅達歷史最高點,可謂輝煌一時。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進入二十一世紀,作為原來濟南市支柱行業的紡織系統因多種原因,逐年步入衰退,先是印染、染織後是棉紡,最後波及到化纖。到2010年前,滌綸、錦綸兩個興旺一時的化纖企業在妥善安置了企業員工後,銷聲匿跡。如今,化纖廠路還在,濟南化纖廠卻早已不在。記得在拆除化纖廠廠房、生產設備時,許多老職工趕到現場,眼含淚水、依依不捨。
  • 斗轉星移,如今,這裡高層樓盤林立,千萬戶市民安居於此,別有一番新的風采。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一原濟南生建合成纖維廠

  • (齊魯晚報□陳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