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常德全媒訊(記者 常暢 何勇)常德武陵區三面環水,沅江、穿紫河穿城而過,柳葉湖點綴其間。從2016年開始,全區1132戶規模養殖戶為保護生態環境“華麗轉身”,不少“豬老闆”利用閒置的豬圈辦起加工廠和菌類種植場,帶領鄉親致富。

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一大早,蘆荻山鄉大關廟村73歲的張澤雲和老伴正忙著給村裡的涼枕廠加工涼枕,已不能下田乾重活的老兩口,現在坐在家裡每個月就能掙1800元。

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武陵區蘆荻山鄉大關廟村村民 張澤雲:以前基本上就坐在茶館裡,現在(收入)可以解決生活問題,我現在喊我們家親戚都在做這個事,是非常好的事。

涼枕廠的廠長劉景華曾是村裡的養殖大戶,退養後,他帶著補償資金在江浙一帶考察了一個月,帶回了涼枕加工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把原來的豬圈變成了現在的廠房,並打破傳統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將工序化整為零,讓村民在自家就可以建起“致富車間”。一年來,涼枕廠吸納村裡和周邊村落500人就業,為百姓增收200多萬元。

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武陵區蘆荻山鄉大關廟村村民 鮑習敏:白天在這裡上班,晚上在家裡串板子,還可以帶小孩子,工資一個月兩三千,家裡也照顧到了。

除了引導養殖戶退養轉產,武陵區還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清理溝渠、養花種樹,規範垃圾清運,讓村子變得鳥語花香。

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武陵區蘆荻山鄉黨委書記 孫家輝:在環保整改的問題上,我們鄉里不搞一刀切,通過環保整改下來的能人,我們通過他們尋找新的產業新的發展方向。

常德武陵區:“豬老闆”轉產轉型 廢豬圈變“致富車間”

常德市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出品,嚴禁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