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桂林最近好消息不斷

一個個喜訊接踵而來

讓人迎接不暇

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嗎?

速看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近日《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廣西日報》的頭版頭條,均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了桂林改革開放40年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桂林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桂林走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惠及民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所取得的成績見諸報端之後,在桂林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人民日報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2018年10月23日《人民日報》01版


桂林:灕江換新顏 發展譜新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秀美山水是桂林的名片。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文中寫到: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在實踐中交出答卷: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保護灕江為核心,改善生態、發展經濟、惠及民生,讓自然與社會同進步。


如今的桂林,正以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以生態保護為根本,讓灕江煥發出“青春態”“灕江是桂林核心中的核心,競爭力中的競爭力”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說,保護灕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相繼出臺、灕江風景名勝區工委管委會成立、灕江綜合執法和長效保潔等制度改革啟動實施、灕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工程持續重點推進。

桂林山水甲天下,灕江保護天下甲。近年來,桂林先後投入近70億元,全面整治灕江城市段7條溪河、46個片區,並向市區周邊及灕江支流推進,遏制汙水直排灕江現象,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9%。

文章中還提到:桂林正加快實現從旅遊目的地向國際旅遊勝地轉變。截至2017年底,桂林全市A級景區達63家。2017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突破8000多萬人次;今年1至8月已接待遊客6800多萬人次。

光明日報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2018年10月23日《光明日報》01版


桂林:讓“甲天下”美譽增光添彩

文中寫道:灕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是桂林發展之源。保護灕江,是一代又一代桂林人接力傳承的事業。近年來,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等先後實施,為科學保護灕江增添了保障,對推動灕江風景名勝資源保護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保護灕江,汙水治理是關鍵。

經濟日報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2018年10月23日《經濟日報》第一版


桂林:與秀美灕江共舞

文中寫道:桂林通過對城市內重要的景觀山體和江、河、湖等水體進行分級劃分,並對周邊區域的建築退讓、建築限高、景觀視廊保護等影響景觀要素的方面嚴格控制,桂林市嚴格保護老城區以岩溶地貌為特色的自然山水景觀。


廣西日報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2018年10月23日《廣西日報》第一版


桂林構建區域性國際旅遊交通樞紐


文中寫道:桂林大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現已初步建成包括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在內的區域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加速生產要素向國際旅遊勝地集聚和發散,從而形成“123”的交通格局。

“1小時主城”——通過高速公路網,桂林各縣到市區的車程全部為1小時左右。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2小時經濟圈”——在貴廣、湘桂複線兩條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後,桂林形成了到廣州、長沙、貴陽、南寧等周邊4個省會城市的兩小時交通圈,成為連接西南、華南、中南最便捷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目前,桂林境內高鐵火車站達9個,高鐵通車裡程達420多公里,佔全廣西高鐵總里程的1/4,是國內唯一“一市九站兩高鐵”的設區市。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3小時區域性國際航線”——3小時之內可以飛行到達亞洲主要城市。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近年來,桂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節節攀升,《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廣西日報》及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聚焦及報道桂林。是對桂林落實國家大政方針中的亮點舉措和有益經驗的肯定,肯定了桂林的改革發展經驗有可供借鑑和推廣的價值。


重磅消息!桂林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廣日報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