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頭條:青春之花,在戰“疫”中最美綻放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引下

青春之花,在戰“疫”中最美綻放

●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指出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文韜 蘇莉 于振宇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青春在哪裡綻放才最為絢麗?

24歲的常德護士蔣含鈺剪去一頭長髮,穿上防護服,奔赴武漢方艙醫院;

衡山“90後”藥劑師宋英傑主動請纓,在抗疫一線日夜堅守,將生命定格在28歲;

“95後”志願者鄒智明駕車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甘當醫務人員“擺渡人”。

無畏、無悔,一往無前。

他們的青春,都在這場戰“疫”中盡情綻放,開出了最絢麗的花朵。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2月17日凌晨1時37分,湖北省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護士陳琳琳(中)和同事一起討論病人治療情況。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辜鵬博 攝)

一路向陽,春暖花開。

3月10日,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

3月14日,湖南省新冠肺炎住院確診病例清零;

3月17日,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負責的最後20名新冠肺炎非重症患者出院。

勝利的曙光,來自廣大“白衣天使”的捨生忘死、奮勇戰鬥。而其中“90後”青年醫務人員的“逆行”,尤為引人注目。

去年12月才滿20歲的陳琳琳,是隆回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護士。作為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的一員,她的“戰場”是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個多月的戰鬥中,她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10多分鐘就渾身是汗,平時遊刃有餘的穿刺、建立靜脈通道等操作,此時卻有如“奪隘闖關”。儘管如此,她首先想的不是困難,而是儘量減少患者的痛苦……看到輸液管裡的藥液順利輸入,她說:“彷彿是把生的希望一點一滴注入患者的身體裡。”

青春正當時,戰地吐芳華。誰不知道湖北是抗疫最前線,也是最艱苦、最危險的戰場?但在湖南支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中,僅黃岡醫療隊就有185人是“90後”。他們用擔當定義人生,以奮鬥禮讚青春。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比起其他的前輩,我沒結婚沒孩子,我是最適合去的人。”株洲市人民醫院“90後”護士徐婷到黃岡後,負責的是重症病人,護理操作的級別都是“高風險”,但她從沒叫過苦喊過累。前期由於醫療物資短缺,為了延長穿防護服的時間,她可以連續七八個小時不喝水不吃東西不上廁所,目的只有一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今年25歲的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生陳偉,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ICU戰疫期間,為讓患者更加舒心安心,常常自己摸索熟練吸痰、拍背等護理技巧。令他開心的是,經過救治,危重症患者逐一轉危為安。“患者好起來,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陳偉說。

今年24歲的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護士蔣含鈺,為了更好地“戰鬥”,出發前,她剪掉了一頭長髮。而在武漢方艙醫院的戰場上,她每天連續工作6小時,除了要輔助醫生,還要負責領餐、送飯、打水、排床位、發中藥、搬行李、陪護老人上洗手間……她說:“在這裡,我們就是病人的依靠。”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無論是馳援湖北前線,還是在湖南本土作戰,對於年輕的“白衣天使”,使命只有一個:盡最大能力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出。為了這一目標,他們的幹勁、拼勁絲毫不輸“能吃苦”的父輩。

當省兒童醫院22歲的護士胡佩伸出一雙血痕累累的手,沒有人不心疼。每天練習穿脫防護服,一雙手被84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消毒液傷害成了這般模樣。母親看到她手的照片,哭腫了眼睛,幾晚都沒睡好。她反而安慰母親:好多了!

23歲的長沙市中醫醫院護士劉念負責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重症病房的護理工作。由於隔著面罩、眼罩和口罩,發出的聲音小、說話要大聲喊,一天下來,脫下防護服渾身溼透,手被汗水泡脹,嗓子嘶啞,臉上甚至壓出了水泡。但她說:“作為年輕人,穿上這身白大褂就要對得起它,苦點累點不算什麼……”

青春美好而又短暫,但它一旦融入壯麗的事業,則必將更加璀璨而永恆。經歷“戰火”淬鍊,廣大“90後”醫務人員用事實證明:昨日少年,已成今朝棟樑。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衡陽市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師宋英傑(右一)與同事在東湖出入口的合影。通訊員 供圖)

“這個崗位接觸外來人員多,風險相對較高……我尚未成家,顧慮較少,請組織批准!”這是來自保靖縣稅務局“90後”青年黨員石先文的一封抗疫“請戰書”。

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90後”黨員,他們主動扛起紅色黨旗,愛崗敬業、衝鋒在前,成為基層黨組織戰疫的先鋒隊。

1990年出生的大學生鍾園,是沅江市共華鎮雙阜村黨支部副書記。疫情突發,鍾園迅速帶領村組幹部摸排情況,積極開展防控工作。她說:“我肩負著保護全村鄉親生命安全的重擔,我就要擔負好這個責任。”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會同縣堡子鎮上坊村返鄉大學生黨員楊玉琴在疫情來臨時,主動請纓加入上坊村黨員突擊隊,一同加入的還有楊翔、楊晶雁、梁金玲3名“90後”黨員。他們說:“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在農村、在社區、在聯防聯控的每一個崗位上,一批“90後”青年當仁不讓地站出來,頂上去,用青春的力量和智慧,成為疫情防控的生力軍。

衡陽市蒸湘區廖家灣社區主任姜正傑,和身為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檢驗科檢驗師的妻子曹婷,是一對“90後”夫妻。他們在大年初二接到單位返崗通知,將剛滿1歲的兒子安頓在外婆家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各自工作崗位,一同走上戰“疫”一線。在江永縣,原本打算舉辦婚禮的縣公安局桃川派出所民警龍針波與未婚妻單柏豔,則毅然推遲婚禮,共同奮戰在防疫一線。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1991年出生的歐文傑,是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營田鎮餘家坪社區防疫小分隊主力軍之一。儘管白天黑夜連軸轉,但是看到社區群眾的配合,他覺得每天都充滿力量。

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95後”黨員艾欣昊利用休息間隙,用方言土話創作防疫宣傳視頻,在微信群一經發布就受到了轄區居民的喜愛。

最令人肅然起敬,也最令人心痛的,是犧牲在抗疫一線的那些年輕的生命。衡陽市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師宋英傑,主動請纓加入抗疫一線,正月初一和同事們一起到許廣高速東湖出入口值守。2月3日凌晨,完成疫情防控值班交接回到宿舍後,猝然辭世,將生命定格在了28歲。3月6日,湖南省委常委會會議決定,追認宋英傑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號召全省黨員幹部向他學習。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2月21日,婁底新化的“95後”小夥鄒智明隻身來到位於武漢的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當志願者。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于振宇 通訊員 文明 王紫倫 攝)

“讓最美的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閃耀。”全省各地青年志願者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各盡所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服務保障。

疫情發生之初,醫療物資短缺,我省共青團系統第一時間組建了10支由158人組成的青年志願者突擊隊,投身醫療物資生產。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90後”女廠長伍海灣帶領長沙芙蓉口罩廠員工,主動放棄休假,臘月二十七開動8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陸續向交警、醫院、電力等部門捐贈一次性無紡布口罩10萬隻,並向武漢運送KN95型口罩9萬隻支援醫療工作者;長嶺煉化化工部27名團員青年志願者春節以來堅守生產一線,參與聚丙烯無紡布的生產攻堅,生產聚丙烯無紡布專用料4000餘噸,為全國各地醫用口罩的生產提供了原料保障……

“疫情一日不除,孩兒一日不歸!一切都值得!武漢加油!”這是來自婁底新化的“95後”小夥鄒智明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話。2月21日,他裝了10袋自家種的白菜,瞞著家人從新化開車來到武漢,將白菜送給湖北省中醫院,並在當地做起了志願者。

20多個日日夜夜,鄒智明為湖北中醫院的醫務人員當起了“擺渡人”——接隔離病房的護士上下班。每天早上八點,下午兩點,晚上八點,凌晨兩點……平均一天要接送醫護人員五六趟。除此之外,他一有時間就幫助醫院搬運愛心物資。

头版头条:青春之花,在战“疫”中最美绽放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全省共有2.7萬餘名“90後”青年志願者投身社區疫情防控。臨湘市組織80人成立17支防疫青年志願者突擊隊;懷化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的40餘名青年志願者,分小組對隔離居民提供“暖心代購”和心理疏導志願服務。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今天,疫情防控戰鬥尚未結束,感人的故事還在續寫,青春之花,在戰“疫”中越開越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